立即捐款

淺論存在主義哲學

淺論存在主義哲學

原本這個學期不打算修讀哲學﹐想不到存在主義今個學期編在晚間上課﹐心想若錯過了這次機會﹐大學不知何時才會再開班﹐於是便報了名再算。

存在主義本身很雜亂無章﹐沒有完全整的系統或定義﹐有些存在主義哲學家是無神論者﹐有些則是有神論者。課文選讀幾位存在主義哲學家的作品﹐包括尼采 (Nietzsche)開始﹐祈克果(Kierkegaard)﹐沙特(Sartre)﹐馬色爾(Marcel)和卡繆(Camus)。在讀存在主義之前 ﹐我與大部份一知半解的人一樣﹐對存在主義有很大誤解﹐以為存在主義的思想很負面﹐是個常常討論死亡的虛無主義。其實存在主義是對理性主義批判﹐推翻理性主義世界有客觀真理的說法﹐因為人類只能憑主觀經驗去認識世界。人們當失去習以為常的客觀真理後﹐就會如腳踏不到地面般迷失﹐跌入虛無主義的深淵。存在主義指出理性主義的虛無﹐並嘗試提供另一套思想系統﹐把人們從虛無中拯救出來。存在主義反對理性思維﹐所以很少有傳統哲學的嚴緊推論﹐亦沒有反覆推敲的論証 ﹐思想多數透過文學作品展現出來。

傳統哲學認為世界有客觀的真理﹐不論這個真理是源於神﹐還是源於形而上的世界觀。存在主義則持相反意見﹐認為客觀真理並不存在﹐真理只是存在於人的主觀認知。尼采是無神論存在主義者﹐他高呼上帝已死﹐人類沒有律法的約束﹐因而擁有絕對的自由。祈克果則保持相信有神﹐只是說神不能用理性去證明﹐嘗試去證明神存在只會徒勞﹐他認為人需要信心的一躍﹐繞過理性去相信神。他認為信仰並不是跟隨教會的信條﹐也不是盲目地相信聖經﹐而是在於與神建立感性的關係。在傳統的哲學如柏拉圖思想中﹐人是有一個人應有的模樣﹐人生的意義是客觀存在﹐我們只是要去尋找發現出來。存在主義則認為人的存在先於本質﹐人生的意義是通過人的決定創造出來﹐而人的本質並不是一些外在的規範﹐而是在於人擁有可以作出自由決定的意識。

雖然人擁有絕對的自由﹐可是人並不想要絕對的自由帶來的責任。人會借助宗教﹐借助神﹐ 借助世俗權威﹐逃避自己作出重要的決定﹐欺騙自己只需要跟隨既定的真理就可以。沙特指出這是自欺欺人的藉口﹐因為人借助任何的外在權威本身﹐就已經是一個自由意志的決定。所以人不能以跟隨律法或規條來逃避責任﹐每一個人也要為自己所作的事情負上全部責任。在外在壓力底下﹐很多人會用沒有選擇作為藉口﹐沙特只出人並不是完全地沒有選擇﹐人永遠也可以選擇死亡。若果人沒有選擇死亡﹐則代表他已是自願選擇那看似唯一的決定﹐因此不論最終的情況如何﹐他也要為自己身處的世界負上全部責任。絕對自由帶來的絕對責任﹐是份沉重得叫人喘不過氣的包伏。因此存在主義者認為自由不是祝福﹐而是人類受到的一個詛咒。

由於人類沒有任何外在的指引﹐可以作為教導我們應該如何作出決定的明燈。人類像是在漆黑的深淵上﹐沒有任何承托凌空飄浮著﹐足不著地的感覺叫人不安害怕。人類又像在大海中的小舟﹐四週也看不到陸地的蹤影。理性主義的客觀真理﹐就如給人有踏實感的陸地﹐而存在主義則指出﹐這個陸地從來不曾存在過﹐只不過人欺騙自己以為自己站在陸地上。對於人失去理性依靠而產生的失落感﹐存在主義提出的答案﹐是人應該要擁抱自由﹐並勇於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我們應該要慎重地作出每一個決定﹐不要讓自己在日後後悔當天的決定。存在主義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今生今世﹐不要為死後的世界或來世的生命而活。不過存在主義解答不到最關鍵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作出決定﹐如何分辨正確和錯誤的選擇。在傳統哲學中﹐人可以藉助理性或形上真理作決定的基礎。存在主義不接受對錯有客觀標準﹐只說人要相信自己的內在價值﹐在如何決擇的問題上沒有實際的幫助。

存在主義哲學與傳統哲學不同﹐傳統哲學是探找真理的學問﹐儘管不同哲學傳統對真理的詮譯不同﹐但並否定哲學是通過真理之道。存在主義則比較像中國哲學﹐並不是要為真理這個問題﹐找出一套完整和有系統性的答案﹐而是在說一套做人的道理。我認為存在主義並不完整﹐不能解答世界的終極問題﹐但在局部性的處境情況下﹐不失為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思考的工具箱。中國人也許會不喜歡存在主義常常把死亡掛在口邊﹐也有些人會誤解存在主義鼓勵人去尋死﹐不懂得愛惜生命。其實存在主義的死亡觀很正面﹐想通最後大不了也是一死。讓人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反而可以沒後顧地豁出去﹐積極地面對生活的難題。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