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毛孟靜
2005-08-31
--------------------------------------------------------------------------------
雙聲道
「絲襪奶茶」不講包裝
--------------------------------------------------------------------------------
報載,一本佛教雜誌最近做了個調查,七成的人說喜歡香港是因為香港自由,三成說因為香港有法治,一成四說因為香港有「絲襪奶茶╱大排檔」,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說是因為這個城市凝聚力強。
也即是說,這個密集社會的凝聚力弱。是不是呢?不知道這個調查有多「科學」,但總算提供了一些指標。於是,一個小學生當街當巷受到黑社會式的襲擊,就自然而然成了「凝聚因素」。小毛頭一個,不管如何「曳曳」,有這種遭遇,似乎可以肯定是身邊成人的錯。對稚童紛至沓來的慰問,也就不會有人好意思叫之做media hype。
曾蔭權也在鏡頭前繃臉,來一句「人神共憤」。這原是從政者在這類事故上的指定動作,但遺憾效果普通至差勁,主要是因為缺乏說服力。
是這樣的,像喜歡鄭裕玲又鍾意看西片的人都會留意到,她的演技有菲丹娜慧的影子;搞政治公關的專業人士也會確認,曾蔭權在極力模仿前朝彭定康的形象。
善於「走精面」
問題是,肥彭有一張看來「易感」的臉。相較之,曾的五官看來不但「木」,且有「塑膠」的味兒。更大的問題,是相由心生,以及「性格控制命運」,曾蔭權念念不忘他的「香港仔」身份,要在政治形象中孜孜注入「香港仔」成分,這兒來點「走精面」,那兒加點「得戚」之餘,再要讓人覺得誠懇,就是難。
最近的一大形象敗筆,是曾蔭權上演「吃魚騷」一幕。這毒魚事宜,政府的處理手法肯定慢了好幾拍,但市民心裏都明白,北京講究面子兼體統(曾說,「不想香港做壞國家招牌」),上面下令禁出口可以,但香港先禁內地入口,就沒上沒下了。重要的,是吃與不吃之間,市民有選擇自由,有選擇就有自由。雖然,負責生的周一嶽呼籲大家少吃點,原是一番傳統的醫生的話,仍然是說錯了。
「吃魚騷」大失分
就有了「吃魚騷」的劇目。但劇本中沒有的,相信是「香港仔」特首自行即興爆肚、近港產片中黑社會「講數」、席間曾蔭權招呼民主派議員李華明的話。從電視新聞上看得清楚玲瓏,見特首半彎身夾菜給身旁的李,記者旁述夾的乃係魚及薑片,然後聽曾說:「縮骨魚你,仲要夠『薑』。」那份忽然周星馳的味道,鋪天蓋地,周天王以「無厘頭」喜劇起家,以窒人為樂,亦包含反諷自嘲。
曾特首自以為可以成為肥彭加周星馳的混合體?
曾蔭權的形象危機,在於他追不上彭定康引述「飛灰浮塵」洋句時的飽學味道,又學不了周星馳的街坊真情層次。他且會不時彈出政客式的刻薄話,包括那句說港人(在董建華的管治下)度過了「七年惶恐」。這句話,哪個街坊都可以說,就是曾蔭權不可以。
不好笑的笑話
令人,尤其是洋人覺得突兀的,還有曾氏的煲呔。洋人中尤其少人會在日常打煲呔,因為擔心一個不好,效果會似是新郎、或大酒店領班。一般感覺,是要有適合的身份及精神面貌,才「擔當」得起掛一個煲呔。擔當得起的人物,有諸如美國的格林斯平。
所以,曾蔭權另一錯,是上周到外國記者會去,向洋人一說牽涉煲呔的類似笑話的笑話。
他那篇演講的主題,眾所周知,是說他背後得到主席胡錦濤的「全力支持」,說胡他不必改變自己,「包括我的煲呔。」話到此處,可想像講稿中或有註明「停頓一下,待眾笑」。遺憾的是,沒有聽得到的笑聲。
現代西式演講學,講究氣氛輕鬆,不管是多麼嚴肅的題目,都可加插一兩句俏皮話。那天沒有人笑,固然可歸咎現場氣氛即使未見沉重,亦頗有對曾不以為然的意思。曾特首說,當然沒有普選,對不起也沒有普選時間表。
綜合效果,是《南華早報》翌日登的一幅漫畫,見曾在講台上說:「Let's face it folks,if I can't make a unilateral decision on changing my bowtie,how can I make one on the timetable for universal suffroge?」粗略譯之,是「各位,老老實實,如果我連我的煲呔問題都要上面兼顧到,我又怎可單方面自把自為搞個普選時間表?」
民建聯的馬力曾公開批評曾蔭權欠缺政治魅力,只因為懂得包裝,才較易為市民接受。說的包裝,快將過期。香港人崇尚自由法治民主,遠高於「絲襪奶茶」。「絲襪奶茶」,且不講究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