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指中大校友在一場討論「中大英語化」的校友研討會中喝罵中大學生,又承認某周刊的報道關於有一批有權勢的中大校友列出黑名單,永不錄用今天反對「英語化」的中大學生。事件引起另一批中大校友聯署批評這些有權勢的校友,並要求他們道歉。
曹植向哥哥曹丕唱出七步絕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批學生即使思想有時不夠成熟,但他們關心中大發展,畢竟是件好事。年長幾十歲的師兄師姐,竟然以這種「趕盡殺絕」的方式去對待一批師弟妹,聞者傷心!
其實中大是否走向英語化,大家應該平心靜氣去看待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牽涉的不是中文大學自己的大學方向那樣簡單,而是牽涉與香港的中小學接連的問題。
筆者是典型的英文中學畢業的,故此,當年曾經討論中大是否英語化時,並不是直接受影響的一群。記得反應最大的是一批在中文中學畢業的同學。他們的強烈反對,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若然中文大學亦走向英語化,對於一批從中文中學畢業的校友來說,在教學語言上是極其不利的,直接影響他們自己的成績的同時,更剝奪了他們就讀中學的師弟師妹入讀中大的機會。
教統局的計畫顯示將來中文中學的數目將會愈來愈多,而可以容許中中生入讀的大學卻減少,甚至是「零」。在對現在中大生影響不大,影響最大的還是一批沒有錢到外國讀書而又在新的教育政策下被迫轉讀的中中生。這批人的人數愈來愈多,可以容許他們入讀大學的選擇又愈來愈少,試問,作為學生,又怎會不擔心呢?這不只是中文大學的問題,亦有機會成為社會問題!
梁美芬
東方日報
200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