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李北陵
2006-03-07
五洲四海
--------------------------------------------------------------------------------
印度解決就醫難值得借鏡
--------------------------------------------------------------------------------
在抗擊SARS中功勳卓著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參加今年的政協會議帶去兩個提案,其中之一是政府應當提高醫療衛生的投入。他說,「印度國民經濟比我們差得多,但它在衛生資源分配的公平合理性上,排名43位,而中國則是188位。」他認為,中國解決就醫難,應當「學習印度」。
國民皆享免費醫療
印度是怎麼解決就醫難的?媒體不久前就有報道,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免費醫療服務。現在,全國所有的國民,不論是政府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甚至無業人員,佔人口72%左右的農村居民都能和城裡人一樣,享受國家提供的免費醫療。
按說,印度並不比我們富裕,為什麼卻捨得花巨額投入來為百姓的醫療埋單?從報道中看,免費醫療的背後是獨特的理念。我將之歸納為三:首先是「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回報」。正如德里大學一位教授所言:「誰都可能生病,但大部分起初只是得一些小病。如果小病能夠得到及時治療,則可有效防止發展成大病,這對於國家來說可以節省更多醫療支出,對於民眾來說可以減少對看病開支的擔憂。從長遠來看,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是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回報,最終的結果是人民健康得以保證,國家經濟持續發展。」事實對這觀點給予了支持:印度獨立以來,儘管人均收入在世界上排名仍不靠前,但全國人口預期壽命已增長了一倍,嬰兒死亡率也下降了七成。醫療保障的「投入與產出」計算,印度人確乎精明。
其次是,「有限的投入公平地配置」。與世界上很多國家相比,印度政府年度用於農村公共健康事業的總投入並不算多。但印度政府把有限的投入公平地配置到最需要醫療服務的地方,盡量做到公平公正。致力建立起來的農村醫療體系既減輕了農民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社會公平。今年,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衛生籌資與分配公平性評估排行榜顯示,印度在世界居第四十三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
富人窮人各有所依
再次是「兩條腿走路,才能窮富各有所依」。印度人認識到,醫療衛生體制如果完全按商業化、市場化運作,不利於社會穩定。因此,印度醫療保障制度始終堅持「兩手抓」:既扶持政府醫院穩定運轉,又鼓勵私立醫院健康發展。政府醫院不以營利為優先目的,條件相對較差;經濟條件較好的患者很自然地「分流」到條件更好的私立醫院。在高水準的私立醫院就診比公立醫院費用高,但按照一般國際標準衡量,價格仍然相對便宜的。以致大批西方國家的患者不遠萬里到印度求醫。「兩條腿走路」,最終使得印度的富人和窮人患者各有所依、各得其所。
印度和中國的國情有很多相近之處,多少年來我們也總是喜歡拿印度來比較。是的,印度至今在一些方面還不如我們。但是,印度走出一條全民免費醫療的成功之路值得借鑑。它給我們以啟示:財富不是衡量醫療制度的絕對標準,重要的是社會公平和兼顧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