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當代藝術與投資》,2011年12月號。
香港視藝三面體
2011年是香港視藝界特別的一年。回顧過去一年,從官方到民間到商界,都各自推出自己的藝術和文化活動,為香港視覺藝術界帶動不同層面的活力。綜觀藝術界內外,都有漸漸關注香港本土藝術的趨勢。本地拍賣和畫廊業依然活力十足,各大品牌和購物商場的藝術活動的需求亦有增無減,當中形成香港當代藝術的年青化和商品化。過去一年的藝術活動,亦標誌著享有「紐倫港」(註1)美譽的香港,作為全球化經濟發展的三大典範城市之一,亦走在自己的文化產業道路,這些正是香港藝術界未來發展的「危」與「機」。相對於官方的創意產業道路,民間社群和各商業機構亦以藝術作為方法,把各自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品牌推廣至大眾層面,並藉此吸引媒體關注。這樣形成了都是面對普羅大眾的藝術展覽,構成「社區化保育」、「藝術性消費」和「批判式實踐」的三大主要藝術特質。
因「保育」之名的「社區」藝術
由香港政府推動的「西九龍文化藝術區」(西九),當中希望突破傳統美術館概念的視覺藝術項目M+ (註2),今年正式聘請前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創館館長李立偉先生(Lars Nittve)出任其行政總監,意味M+項目真正啟動。政府轄下各部門,如民政事務局、香港藝術館和藝術推廣辦事處等都亦活躍地舉行不同項目,銳意把當代藝術注入社區層面,當中包括「藝綻公園」(註3)、「藝聚政府大樓」(註4)等新式公共藝術項目強調公眾的參與。香港與各發達城市一樣,面對城市內部再發展時新舊文化、區內產權和人口的更替,政府期望當代藝術能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之一,提供保育和活化的社會功能。因此香港政府除了已公布多項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將多個歷史建築改造成藝術或設計產業中心,以及「活化工廈」政策,今年市區重建局亦推出「藝術文化融入舊區」夥伴項目(註5)邀請藝文團體參與各社區重建的保育工作。由此可見用創意和藝術活化歷史建築和舊社區已經是香港未來社區更新的趨勢,將引發更多以歷史文化和保育為提材的藝術展覽。
藝術消費與消費藝術
在疲弱的歐美經濟和火紅的中國經濟之間,香港有危也有機。香港作為國際性金融市場,一直吸引全球各地投資者和收藏家逗留,有利佳士德和富比在港的拍賣會成績,讓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拍賣市場。香港兩大藝博會包括五月的Art HK與十月的Fine Art Asia (FAA)亦全面覆蓋了當代藝術到古董精品。「藝博會」文化已經取代「雙年展」文化成為振興城市經濟的文創產業之一,於是香港的藝術市場吸引全球畫廊業進駐香港。基於香港特區的簡單稅制、自由商貿政策和成熟的物流服務業優勢,不同畫廊承襲中國藝術熱,分分在香港作試點。大畫廊以香港為亞洲分部,方便交易和運輸,發掘亞洲新收藏家。今年歐美重要畫廊如高古軒(Gagosian Gallery)、Ben Brown Fine Art和White Cube Gallery分別在來港開店。Art Basel亦公佈入股香港的藝術博覽會Art HK,讓市場憧憬香港成為另一重要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無論在中國國內和香港,都有評論擔心場市化和商品化下的當代藝術發展。更多香港藝術家獲畫廊理代,同時更多的商業品牌亦邀請藝術家作展覽,當然有利香港年青藝術家能夠從美院畢後專心創作,但更多是迎合畫廊品味,漸漸缺乏上世紀80至90年,從裝置藝術潮流到藝術空間文化中的實驗精神。商場藝術展覽已成常態,多個商場以贊助藝術活動,為推廣自己品牌和刺激商場消費之除,亦漸漸各自在藝術類型上建立起自己的個性。其中有商場開闢特大空間,專營藝術或設計名家的個人或回顧展覽,如今年的「三十乘三十 創意展」和「法蘭克 蓋瑞 | 無界為界」;有的強調專營香港藝術家的展覽;有的以取名「購物藝術館」,將個別店舖作為展覽場地。這種商場和畫廊舉行的展覽,其經濟價值和娛樂性,足夠吸引媒體關注。在文化產業的潮流下,這種展覽文化取代了90年代的藝術空間文化和千禧後的藝術家工作室展覽文化,成為新興展覽場地,表示香港藝術展覽文化正進入了新里程。在藝術市場的高速發展和商界的支持下,龐大資金帶動的藝術牛市,主導藝術價值的論述,把藝術去政治化,注入品牌形象,刺激藝術消費。這是本地藝術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時候。因為這些「藝術資本」蓋過了藝術對社會的批判性與顛覆性,藝術創作的自主性難免無損。
藝術家「上街下郷」為藝術實踐
更多的藝術家相信藝術的社會價值,在於以藝術訴說公義,以抵消「藝術資本」的主導。於是更具批判和獨立意識的藝術家走出當代藝術的場域和政治性形式和符號,以藝術家兼行動者的身份,把藝術的創造力和批判力,改為「批判式實踐」,以實際行動改變現狀,不斷累積轉變社會的能量。此類藝術家初以年青者居多,所以被統稱為「八零後」。今年政客動員群眾以一百張椅子砌出一個「囚」字以聲援艾未未,正是過去多年來「八零後」文藝活動伸張公義的演進。其實始於2003年嘉年華會式遊行文化,到2008年保維天星和皇后碼頭的行為藝術團體「We Are Society」(註6),及後出現街頭賣唱以表達社會資源不均貧富懸殊的「香港投訴合唱團」(註7),到2009年反對興建高鐵行為「五區苦行」(註8),表示了社會接受以街頭展覽、藝術行動、音樂會和詩會等以真情感言及啟發性的街上文藝活動,活動代替形式化的傳統遊行和靜坐行動。
今年初的「新春胡士托.菜園滾滾來:大型廢墟藝術節」(註9),就是保衛因興建高鐵而被迫令拆遷的石崗菜園村的最後一次總動員,由參與者自發舉行音樂會、文學創作坊、行為藝術表演和戶外裝置展覽等,以短暫自治的烏托邦氛圍戲謔西九文化區官樣文化,並引發大眾和媒體關注菜園村事件所代表的舊區重整的城市化所帶來的地區文明保育困難與提倡另類生活方式的新問題。一些年輕藝術家和行動者更選擇下郷作有機耕種,以生產代替消費,以實踐勞動代替抗爭姿態。其中「馬寶寶社區農場」(註10)和「菜園村生活館」定期舉辦各種工作坊和展覽,提倡另類生活方式和共同體的社群模式。全球化下,大城市無不已被連鎖店、大商戶和超級市壟斷,藝術家龐一鳴參考藝術家謝德興的《一年藝術計劃》,身體力行地發動《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註11)行動,為時一年的不到地產商及旗下集團進行消費。行動的難度反映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電以至藝文活動,無一不含地產商的投資和操控,但行動本身卻提倡回歸簡單的社群生活的可能。香港藝壇雖沒有引入「關係美學」(Relational Aesthetics) 和「社會參與式藝術」(Socially Engaged Art)等西方當代藝術理論作討論,但香港藝術家的社會行動足體現了這類社會雕塑的實踐。
藝術之浪人─香港的個體藝術
從微觀角度,香港藝術家的藝術作品沒有國族的圖騰,藝術家經常以個人身份遊走於國際展覽間,作品一直予觀眾個人主義的風格,缺乏民族文化。香港藝術家正如日本古代浪人,是沒有主子的俠子,流浪天涯,以個人獨立的思想審視社會以藝術回應社會。除了較為國內熟悉的香港藝術家白雙全。今年亦有突出的藝術家。香港藝術家曾建華由2009年始開創作文字影像裝置《七封印》(The Seven Seal)系列,由2009年在香港藝術館的「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展出了系列的《第一封印》(The First Seal),期後陸續在法國利昂雙年和日本愛知三年展等展出系列其他部份。今年曾氏在日本森美術館舉行了個展,展出《第五封印》(The First Seal),規模雖小卻標誌曾氏的藝術從日本設計到藝術界都得到認可。 另外,作為首位入選Art Basel的Art Statements項目內的唯一香港藝術家李傑,今年活躍於多個主要藝博會,包括上海SH contemporary、倫敦Frieze Art Fair和瑞士Art Basel。他的近期作品以紙板製成繪畫,在畫廊攤位內以銷售樓房的示範屋的概念來陳設作品,要求收藏家以攤位每平方米的訂價來購藏他的現場裝置。這樣以每平方米推售藝術品,像典型的房地產銷售方式,卻超越畫廊傳統銷售的物品實買實賣方式,彷彿諷刺了美國次按金融風暴和藝術市場的抄賣風同樣是經濟的迷思和虛幻。
雖然很多人都想找到一個概括「香港」的說法,方便了解,方便推銷,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演繹「香港」。不過詩人也斯說過:『每一個人都在講述不同的「香港故事」,所以「香港故事」應該是複合的,也是空洞的符徵(empty signifier),隨時代改變,歡迎別人的附加和混合』。誠然「香港藝術」亦如是。藝術創意是為新思維「闢路」,免於被單一的經濟思維所「騎劫」。正如「活化廳」的活動,同時地多麼幽默,多麼關乎政治,又多麼關注社區。因此香港藝術與香港經濟構成「多元混合」的香港社體的「一體兩面」,互相對照。
註1:Elliott, Michael. 'A Tale Of Three Cities', Time Magazine (New York), January 28, 2008.
註2:M+簡介,URL:http://www.wkcdauthority.hk/tc/museum/index.html
註3:藝綻公園,URL:http://www.artaliveatpark.hk
註4:藝聚政府大樓,URL:www.agb.hk
註5:「藝術文化融入舊區」夥伴項目,URL:http://www.ura.org.hk/tc/community/acpp.html
註6:「We Are Society」簡介,URL:http://wearesociety.blogspot.com/
註7:「香港投訴合唱團」簡介,URL:http://workandworkshop.com/cchk/
註8:「五區苦行」簡介,URL:http://zh.wikipedia.org/zh-hant/反高鐵苦行
註9:「新春胡士托.菜園滾滾來:大型廢墟藝術節」簡介,URL:http://www.timable.com/event.php?eid=8481
註10:「馬寶寶社區農場」簡介,URL:mapopo.wordpress.com
註10:「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簡介,URL:yatming.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