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靜觀冥想如何改善生活、商務、感情上的決策?以沉沒成本爲例

靜觀冥想如何改善生活、商務、感情上的決策?以沉沒成本爲例

你有在戲院看過很糟糕的電影嗎?相信大部份人都有,而且就算電影再糟糕,通常都會堅持把它看完。但如果是看盜版電影就未必是那回事了:你會果斷把電腦關掉,做點更有意義的事。

為什麼兩種情況有分別呢?很直觀的答案是:因為在戲院看電影我付了錢,而盜版電影不用付錢,為免不要浪費金錢,最好把電影看完。這答案聽起來為合理,但在細想之下,其實根本沒有道理。

為什麼呢?因為戲票的錢,是沉没成本(Sunk Cost),意指無論你繼續看戲抑或果斷離場,都不能收回戲票的錢。所以才你猜想要否離場的一刻,其實你只需要考慮兩種情況:

1)離場 - 成本: 可能會損失看戲的快樂和啟發,如果有的話;回報:空閒時間

2)繼續 - 成本: 時間(看戲要時間)、機會成本(你可以用看戲的時間做其他事);回報:看戲的快樂和啟發

而戲票的成本,根本不應被列作考慮因素之內,因爲不論你如果決定都不能取回戲票的成本。但相信如果你有相似的經歷,都知道考慮應否離場時,着眼點總會落在戲票的價值上。無獨有偶,心理學研究發現,沉沒成本在不同領域都會影響人的決策,這就是所謂的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Bias)[2]。

沉沒成本謬誤在不同領域都可以見到其蹤影;而且成本可以泛指任何付出,包括時間、金錢、精力或感情。上文看戲的例子是生活中付出金錢的例子。在商務上,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協和號超音速飛機,在研發過程當中,當年英、法政府早已知道協和號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但基於己投入的款項,還是繼續向項目注資,而結果當然是場商業災難。所以沉沒成本裏面也有是稱作協和號謬誤。在感情方面更不用多說了,例子可謂屢見不鮮,就是其中一方對另一方很差,連另外一方卻不敢慧劍斬情絲,當中的原因可能是顧慮到自己已經付出大量時間感情,不甘這些沉沒成本白白流走。

明白了沉沒成本,不等於對沉沒成本謬誤自動免疫。據心理學家 Johnthan Haidt (可以參考本書) [3],以及大眾的智慧,都會認為人類決策有理智與感情兩部份,閱畢上文,你或許理智上明白不應受沉沒成本支配,但下次面對類似的情況是,不甘心的感覺依然會存在。

那靜觀冥想如何改善我們的決策呢?有一份研究發現,進行訓練靜觀冥想減低沉沒成本對人影響。筆者認爲箇中原因有兩個,其一,靜觀冥想大抵是訓練人注意當下的事物,而減低過分瞻前顧後的傾向。因為沉沒成本是已經過去的事物,故此靜觀能減低其影響。其二,在靜觀冥想中,會練習純粹觀察念頭、衝動、情緒的能力。所以,可能一個鍛鍊靜觀的人考量沉沒成本時,依然會有不甘、難過的感覺。但基於其對沉沒成本知識上的認知,及不受情感牽制的能力,故此他在行為上可以遵循理性在出的抉擇。

總括而言,人之所以有形形色色的認知謬誤(Cognitive Biases),可能是在作決策誤受過去影響。想深一層,其實從過去的損失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而沉沒成本可能是其中的副產品。而靜觀冥想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決策過程,因時制宜作出決定,本文以沉沒成本為例,但其實尚有其他例子所以說,靜觀冥想的訓練對於營商、決策、致私人感情生活都有一定價值。

參考資料

  1. Ariely, D. (2009). Predictably irrational,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 Harper.
  2. Hafenbrack, A. C., Kinias, Z., & Barsade, S. G. (2014). Debiasing the mind through meditation: Mindfulness and the sunk-cost bias. P2.sychological Science, 25(2), 369-376.
  3. Haidt, J. (2015).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Putting ancient wisdom to the test of modern science. London: Cornerstone Digital.

筆者背景:

Peter @ 澍洞 TreeholeHK

社會企業《澍洞 TreeholeHK》創辦人,致力以心理學、靜觀冥想改善香港人的心理質素。港大心理一級榮譽畢業;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到訪學生。曾就心理學和靜觀接受香港電台、蘋果日報等多間傳媒訪問。

作者澍洞 - 心理學推廣團體。讚好澍洞Facebook ,閱讀更多科普文章!

原文刊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