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謝卓飛摑了香港一巴掌

西九文化區是事關重大的「希望工程」,然而,至今它依然只是一片空地。到2010年,政府宣布聘用謝卓飛出任行政總裁,由他帶領發展西九的工作。同期,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結束,選用的概念圖則快將揭曉,西九的發展進程看似一片順利。

可是,在這關鍵時刻,上任才五個月的謝卓飛卻以健康理由辭去行政總裁一職,其後更極速地找到新工。這消息對於關心西九發展的人來說,恍如被謝卓飛摑了一巴掌,不但顏面無存,更是對西九的發展再一次遇上挫折而感到痛心。

謝卓飛背負沉重壓力

誠然,當上行政總裁的謝卓飛要面對的壓力之巨大,是鐵一般的事實。在政府還在招聘行政總裁時,坊間已經紛紛向當局進言,表達他們對行政總裁的要求。有的說他需要有豐富經驗、有的說他要有國際視野、有的說他要懂中國文化。總的來說,他需要是一個萬能俠。市民的高度寄望令謝卓飛甫上任便要背負沉重壓力。同時,由於西九是一個涉及216億的大型公共項目,又是十大工程之一,對政府來說西九絕對是「唔衰得」,因此它必定會十分關注西九的發展,無形間給予謝卓飛壓力。要同時面對民間和政府的壓力,作為「夾心人」的謝卓飛因此而令健康受損並非全無道理。

話雖如此,大眾依然懷疑謝卓飛的誠信。但是,筆者認為在懷疑的同時,當局亦應從中檢討這巴掌究竟是不是自找的:是不是政府或西九管理局中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謝卓飛出走,而非單純的「健康出現問題」?

抱有此懷疑,是因為同類型事件並非首次發生。早於2009年,政府委任了程少泉為行政總監(項目推展),但他上班一星期便以個人理由提出請辭。當時的流言指程少泉是因政府干預過度而辭職,亦有傳言指他上任前不清楚管理局架構,上任後才發現原來除他之外還有五名行政總監,因此「因了解而分手」。

政府與西九存有衝突?

現在同類事情再次發生,令人懷疑當時的流言是否屬實:政府與西九管理局高層之間真的存有衝突?眾所周知,謝卓飛自1995年起開始出任倫敦巴比肯中心的藝術總監,負責發展藝術願景、市場推廣及客戶體驗,在推廣藝術方面的經驗和能力無容置疑。反觀香港政府在文化藝術發展上一直是為人詬病,文化界經常批評當局欠缺這方面的經驗和人才,不懂搞文化,導致文化界與政府之間時有矛盾發生(例如文學界稱政府忽視他們;文化雜誌不獲資助)。從此推想下去,文化界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會出現在謝卓飛與政府之間,不是全無可能。

再者,雖然身為西九文化區的掌舵人,但早於謝卓飛履新前,很多關於西九的規劃事項已經落實,包括資金的數額、資金的運用、區內設施的設定、運作模式、規劃的時間表、管理局的人力架構、負責設計概念圖則的選角等。對於一位行政總裁來說,情況儼如「限米煮限飯」,自由度大減。而上述各種事項很難有改變的空間,若謝卓飛有不滿意的地方,也只能無奈接受,更有可能促使他退堂求去。

以上的分析純屬個人推測,未必是構成謝卓飛辭職的原因,但當局必須加以正視,防範於未然。要減少矛盾,政府要懂得放手,相信行政總裁的專業判斷:政府擅長金融業,高官多是商人出身,慣常以客觀的數字作分析,但在文化藝術上,很多時候要依靠主觀的經驗下判斷,而成果也不能用數字來反映。至於第二點,政府在招聘時要讓應徵者了解西九的情況,也應了解對方的理念,聽聽他的西九的見解,盡可能配合他的意見。

辭職事件一而再地發生,是一個警號,當局必須藉機作出檢討。若問題根源是內部的話,即使在選新任行政總裁時加入健康考慮,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難保事件會再而三地發生,懇請唐司長能三思而行,認真處理。

後記:行文之際,得知政府將採用Norman Foster的設計。當年就是Norman Foster的天幕設計被強大民意反對,令西九被迫推土重來。經過十年光陰,兜兜轉轉,還是Norman Foster,真不禁慨嘆:香港有幾多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