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們的首輪賀歲片:春田花花、購物狂

也許有人會覺得《最愛女人購物狂》政治不正確,或者不夠批判;也許有人會覺得《春田花花同學會》拍得雜亂無章,或者太過刻薄犬儒。但這兩部賀歲片,卻多多少少反映了這個城市的一些病態。

--------------------------------------------------

春田花花同學會:我們是搵食的好耳痛

由一開始華盛頓偷偷斬了半隻雞、持械匪徒在國際金融中心內脅持人質,到最後天台上吃火鍋的畫面,《春田花花同學會》幾乎一直都在談「食」。或者,準確一點,是「搵食」。謝立文曾經藉著《菠蘿油王子》思考香港的本土身份,《春田花花同學會》則收窄了範圍,集中寫「搵食」的眾生相。其實自《麥兜故事》的「快餐常餐特餐」( 想要吃一頓,結果卻什麼都吃不到 ),到《菠蘿油王子》中的變奏 (求求其其有些肉有些菜……撐得懵口懵面就趕回去返工返學返廠返寫字樓),謝立文都寫到了「搵食」的無奈。幼稚園老師 Miss Chan 教導同學們長大後要做社會棟樑。但現實裡的社會棟樑,其實都是在「搵食」。同學長大了,滿街都是披著畢業袍的大學生,第一時間就是要搶先去「搵食」。

有人埋單,有人入席。正當「搵到食」的社會棟樑在火鍋酒家裡大魚大肉,一大群畢業生就在外面等候加入「搵食」的行列。戲中無論辦公室小職員、交響樂團成員、琴行售貨員、警察、劫匪,都不過在「搵餐晏仔」。《春田花花同學會》不斷調侃香港人的「搵食」百態。有的在演出排練時偷偷吃飯,有的賣琴不忘臘腸,有的在辦公室偷偷煎蛋,或者開會期間元神出竅下樓買東西吃。尤有甚者,是在盲目地混日子,像鄭中基飾演的「壞腦」職員,變成失憶「凶心人」,上班不用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每天就如行屍走肉般跟隨別人上班,又跟隨別人下班回家,漸漸變得面目模糊。但當中仍有一絲安慰,讓人回復獨一無二。「壞腦」職員人生中最最轟烈的一刻,就是回家後妻子跟他說的一句:讓我再選一萬次,我都會選擇你。

「搵食」以外,謝立文透過阿 May 向麥兜提到了做人的「本質」,卻立即被麥兜扯到了自己的下體,繼而變成了傳宗接代的問題。電影亦不時扯到「搵食」之後的排泄。序幕的廁所 gag,看來無無謂謂,但也可以是《菠蘿油王子》裡面麥兜的「印腳」,是相信小孩子會有成年人意想不到的驚人力量,可以為沉悶的社會常規打開缺口。

編導在《春田花花同學會》裡諧仿了好些港產電影,像《暗戰》裡許紹雄的形象、《大事件》的警察派飯盒場面、《無間道》的摩斯密碼、《阿飛正傳》的一分鐘等等。而找來杜可風演燒味店老闆,與梁洛施談論齋鹵味,則相信是監製陳可辛的一次自我對應 ( 杜可風在《甜蜜蜜》中的角色,就叫「齋鹵味」)。

早在趙良駿拍攝《金雞》時,片尾曲《噢!金雞》已是脫胎自《麥兜故事》裡的《噢!聖誕樹》。今次由趙良駿執導《春田花花同學會》,就把《金雞》式的誇張帶入麥兜的世界裡。然而謝立文式的重複和慢半拍的節奏,由真人來演繹,卻難免有點尷尬。

謝立文曾經在一篇訪問裡說過:「不喜歡自己的作品被人以一種解釋譬喻的方法閱讀……不喜歡作品成為政治表態的工具」 ( 見湯禎兆的《在晴朗的一天,謝立文請我食菠蘿油……》)。但當聽到幼稚園校長在說「在這接近五十年,未夠五十年間,本校已為社會培養了好多棟樑」時,我仍不禁想:為什麼是五十年?跟香港的五十年不變有沒有關聯?尾段黃秋生那條船沉沒了,是否影射九七後的香港?船長割股肉供乘客充饑,又是否有所寄寓?

片尾本可血肉橫飛的警匪槍戰,因為周筆暢帶頭唱了春田花花幼稚園的校歌,最後演變成小孩子的打仗遊戲。謝立文在這裡使出的魔法是:表面上大家活在成人世界,骨子裡仍是幼稚園的學生,都是這個「搵食」社會的好同學,儘管站在不同崗位,或有利害矛盾,仍幻想著有天大家聚首一堂,到天台吃火鍋去。然後天上綻放煙花,春田花花幼稚園的校慶,就成了我們整個城市的校慶。

--------------------------------------------------

購物狂:在《鬼馬狂想曲》和《喜馬拉亞星》之後

韋家輝繼《鬼馬狂想曲》和《喜馬拉亞星》之後,今年再接再厲,在賀歲檔期推出《最愛女人購物狂》。電影一開始,銀幕上出現了一個年份:1980 年。接著是一個女嬰被遺棄在一大堆名牌商品之間。女嬰長大了,變成病態購物狂,在巨型商場內完全失去自制。故事安排她同時遇上兩個男人,最後出來為他們排難解紛的,是號稱「殿堂級購物狂」的徐小鳳。導演故意要她以經典波點裙造型出場,不單有戲謔味道,也勾起觀眾的集體記憶。女嬰被遺棄的一幕,加上徐小鳳的波點裙,都指向八十年代。那可說是香港人飛黃騰達的年代,然而導致今日「香港是個高壓城市,每個人都有病」,大概也是由那個時候開始。

韋家輝過去兩年執導的《鬼馬狂想曲》和《喜馬拉亞星》,都偏向誇張胡鬧,卻同時在影片裡加入勉勵港人的訊息。像《鬼馬狂想曲》不但借用許氏兄弟、林亞珍等喜劇人物形象,給經歷過金融風暴、沙士、七一遊行的港人消消氣,聊博一粲,也藉著烏龍神仙的三個願望,勉勵港人不要放棄夢想,終有一天香港人也可以登上月球,或者齊齊入讀魔法學校,實現更多的願望。到了《喜馬拉亞星》,就不停提醒觀眾,人世不過是梵天的一場夢,無需太過執著於一時的得失成敗,因此戲中生意失敗的戇舅父和流落異鄉的失憶團友,無論遇上多少風浪起跌,到頭來不過一場夢而已。

來到《最愛女人購物狂》,香港表面上經濟復甦,大家不再把負資產掛在口邊,繼續忙於炒樓炒股炒地皮,不用勒緊褲帶勒緊荷包,可以像戲中的張柏芝大買特買,拚命消費,甚至花光所有,幻想碌爆信用卡之後竟又遇上年青富豪,更同時遇上兩個,都在富豪榜上有名。簡直是回歸八十年代的富貴迫人發財夢。可是有了錢,人心卻病了,這是發達不能解決的問題。

片中兩男兩女的四角關係中,表面上只有劉青雲一角患了選擇恐懼症,其餘三人都是病態購物狂。但事實上,四人都不懂得選擇:劉青雲的角色固然害怕作出選擇,面對快餐店的餐牌亦猶疑半天;陳小春的角色爭強好勝,遇到競爭就誓要把東西買到手,買到了卻又往往後悔不已;官恩娜的角色看到便宜的東西就忘我地搶購,也管不了自己是否合用;張柏芝的角色無法控制自己的購物慾,一看到就去買,同樣是不懂得選擇的表現。

經濟復甦了,問題不是沒有選擇,而是不知如何選擇。戲中的徐小鳳叫人畫「屋、樹、人」,不過是個把戲,像魔術師表演時唸的咒語,目的是要讓人相信當中有法力。但其實並沒有魔法,徐小鳳坐在屋裡看似指揮大局,令兩男兩女上演一場冗長的爭新郎搶新娘遊戲,其實有如一次心理輔導過程,讓他們經歷過幻得幻失乍驚乍喜之後,最後仍要靠他們自己作出選擇。戲裡陳小春和官恩娜因此成為眷屬,而最終撮合劉青雲和張柏芝這對男女主角的,則是邵美琪飾演的待產孕婦。

購物狂以為在物質裡可以找到愛,結果一直買下去,不能自拔,裡面卻始終沒有愛。片末男女主角在商場前替邵美琪接生,新生命的誕生,加上一對穿著天使服飾的小孩,成全了二人。嬰兒呱呱墜地,回應片首的棄嬰,象徵著失落與重拾的愛。

香港人嚐過泡沫經濟的甜頭,也吃到泡沫爆破後的苦頭。社會不斷鼓吹消費,處處引誘人們成為購物狂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做著發財夢,未免太過天真。八十年代的因,造成了今日的果。今日的因,亦可以是明日的果。(連片尾的小女孩也嚷著要做購物狂!) 由此看來,韋家輝在 2006 年送給大家的賀歲片,就不只是一場無關痛癢的鬧劇了。

圖片來源

http://www.guca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