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想像過,味之集團的鄭威濤先生,會否出於商業考慮,本年不再往日本競投藍鰭吞拿魚。畢竟,去年集團已因此受輿論抨擊;即使純粹在商言商,停止以此招徠,也非異事。既然鄭威濤先生再度作此決定,也就是說,瀕危的藍鰭吞拿,的確招來食客。
我也曾經想像,為甚麼還會有人吃藍鰭吞拿呢﹖資訊發達,大家都知道藍鰭吞拿是瀕危動物,吃了,也未必夠膽大事宣揚。一個城市總有一個鄭威濤,而一個鄭威濤,是由很多很多人養活的。
記得小時候,父母總是嚇我們:「快把碗裡的飯吃光,不然將來嫁個豆皮佬/娶個豆皮婆」。於是我們乖乖把最後一粒飯吞進肚裡。一隻雞只得兩條腿,父母把雞腿夾到那一個碗中,就表示那一個今天最乖或最得寵。每日零錢五角,剛夠買一個雞蛋糕,再多也沒有。食物,是用來珍惜的;家中冰箱不會長備汽水,漢堡包是默書一百分的獎勵,是小孩子的共識。除了方太,再也沒有別個飲食節目主持。
如今,我城總是飢腸轆轆。週日晚上,兩間免費電視台同樣播放飲食節目;綜藝活動中,主持人與嘉賓擲蛋糕唧忌廉是百玩不厭的遊戲;轉到收費台,美女名模啖牛鞭吞青蛙,面不改容,連旁觀的男主持都心驚。想起年前無綫電視的《美女廚房》:活生生的魚被丟進微波爐,跳紥紥的蟹遭監生斬件。受驚嚇的不是慘死的動物,而是揮刀的美女,嚇到彈起或低頭試食時自然波濤洶湧,男主持循例公然偷窺,然後電視機旁一家大小嘻哈絕倒。近一點的,食家何以出現於新聞時段﹖皆因身負試食鮮牛肉與冰鮮牛肉,並作出評價的重任。何以社會富裕了,我們反而像飢不擇食的飢民﹖會不會有一天,中產母親教兒子英文,指著游水魚,說的不是THIS IS A FISH,而是THIS IS A DISH?
是的。豪宅不是人人有份,名牌手袋等如一個月薪金;那麼,除了食物,一般人還有甚麼方法,顯示自己對生活、文化、品味的要求呢﹖飲食節目看多了,自然識食;斬蝦拆蟹看多了,彷彿自己也有暴殄天物的資格。現在,只須付三十八元、六十八元,或九十八元,便可把一條在太平洋中辛辛苦苦地活了二十年的老人家送進口中,一嘗折墮滋味。難怪鄭威濤先生會與本地綜藝節目名主持曾志偉結成生意伙伴,就是因為大家都深諳本地觀眾與食客的心態。
想起張柏芝的名句。當年張小姐經常被狗仔隊拍得夜蒲照,有人勸她少去夜店,張小姐回應:「得閒梗係出去玩啦,唔通去圖書館咩﹖」
果然有理。比起父母輩,我們確實是有閒階級了。不吃藍鰭,不去板前,難道叫我們談西九文化區主席該找甚麼人﹖還是談《紅樓夢》和杜斯托也夫斯基呢﹖
(文章原刊《明報‧世紀》,2011/1/22;照片來源:無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