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魔鬼怪嬰與怪獸大學

魔鬼怪嬰與怪獸大學

事實上,對於「怪獸家長」、「直升機父母」一類名詞、成因,及其衍生現象,相信接觸過通識科「個人成長」部分的同學已經耳熟能詳。

「少子化現象」下出現父母過份溺愛的情況、知識型社會競爭劇烈衍生出來的「起跑線搶點」心態(見蠢材,這不是起跑線!)、教育商品化下部分家長出現消費者心態等說法往往被論者視為問題的源頭,而事實上,類似的故事並非單純出現在我們熟悉的香港──就以近日鬧得熱烘烘的「家長進擊大學校園」一類事件為例,類似的情況早在數年前已在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地區出現。

誠如大家所知,怪獸家長的出現及增長,對青少年的身心成長並非美事。根據艾力遜的人格發展理論,青少年階段是人格發展的最重要階段──它不僅代表了個人由兒童過度至成人的一段成長歷程,更是建構自我認同(即self identity,包括自我認識、自我接納及建立自我身份等)及學習如何跟別人溝通的重要時期。家長的過份保護(over protection),很可能會令青少年產生過份依賴家庭的傾向,進而影響其個性發展進程,甚至減弱其社交發展能力。

就以家長參與大學迎新日活動為例,有關家長雖以「沒有參與有關典禮,只是禮成後讓子女當遊覽校園的嚮導」作為解釋,但不爭的事實是,父母選擇這時候現身,的而且確會影響子女與其他同學之溝通。

儘管社會上大部人對上述「怪獸家長」的行徑不以為然,可惜的是,「輸/贏在起跑線」的說法及「育兒產業」之崛起卻令「怪獸家長」的「魔爪」愈伸愈長。近日坊間流行的幼稚園/小學面試訓練課程,甚至幼兒智商測試一類「新式教育商品」正好說明愈來愈多家長投入這場遊戲。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有關「教育產品」未必真正符合兒童的成長發展需要。就以上述幼兒智商測試為例,不少家長盲目相信有關測試可以有助自己早日了解子女的能力及安排子女的培訓方向,卻忽視了有關測試其實並不適合五歲以下的幼兒。坊間不少嬰幼兒產品(例如奶粉)廣告不停強調提升學習能力或表現等內容亦正好說明不少家長對於家中小朋友有拔苗助長的傾向。

「怪獸家長」的出現,從好的角度看,說明愈來愈多家長願意耗費心力照顧自己的子女,若方向合宜,對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發展應該是有利的。事實上,德國政府立法禁止兒童過早入學或接受智力培訓,以保存兒童之想像力及避免不合理競爭心態一類新聞,正好讓那些「怪獸家長」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合宜。

作者:周子恩 中學教師 進步教師同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