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反對普教中 為師弟妹陳情——我們的立場書

近日傳出我校小學部全面以普通話教中文(下稱普教中),初中亦已普教中數年。觀乎現時社會氛圍,用普通話取代廣東話教中文的呼聲愈來愈高,即使普教中問題仍有爭論,很多學校已逐步推行。母校多年來堅持母語教學,不時都會對外宣稱其好處,似是引以為榮。我們以為其深明母語教學之精髓,豈料在學生最重要的語文教育,一種不只聽說讀寫的培訓,而是思考基礎的教育,校方卻捨本逐末,為似是以非的理由,例如「提高寫作能力」、「增加學習普通話機會」而推行普教中。我們對此深表遺憾,望母校再思普教中,為師弟妹未來著想,糾正錯誤。

反對普教中,理據如下︰

1. 阻礙學生培育思維和知識,還不夠嗎?

捨棄母語,已是大錯。連學中文都摒棄母語,就真是大逆不道。香港語言環境由始至終都是廣東話,乃九成人慣用語。學生生活,日後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的主要語言,是粵語。現在把授課語言與日常生活脫節,破壞兩者關連,如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許寶強所言,是消磨學習興趣,讓知識顯得「唔關事」和「無用」,容易令學習成為苦差。

如今此問題發生在語文教育上,其遺害更大。語文,不只用來表達自己,它是思考工具。學習中文,在學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背後,我們要教學生的,是用語文思考、組織和批判。故此,學中文的正途,是用最熟悉的廣東話打好根基,培養思維能力。同時我們應學習英文和普通話等外語,以求豐富語彙及思維概念。但是,現在學生連中文都未曾掌握,學校就改以普通話授課,實是本末倒置,貽笑大方。我們亦應明白,坊間論調如「普教中提升寫作能力」、「順便學普通話」(是否合理將在之後詳述),是由犧牲中文教學質素開始。

普教中阻礙學生思維發展,足以令我們卻步。但實情遠遠不只這樣,除了窒礙思維,它同時削弱學生體會情感和學習知識,不容小覷。哲學家波蘭尼(Michael Polanyi)指出,所有知識都是個人知識(personal knowledge)。即我們所習的知識,有很多都不能言傳,而是靠自己身心體會,是默會的(tacit)[1]。默會其中的條件是直覺,是不自覺勾起聯想、感受和經驗,其他人不能代我們去做。如此這般,要讓感受和直覺自然流露,就得用我們慣用的母語。普通話再好,在喚起直覺的效果上與廣東話相去甚遠。

時興用普通話教唐詩,叫學生用普通話朗讀,似是「正統」,但問題是勾不起日常生活的經驗,學生水過鴨背,難有感悟。先不論老師能否用普通話表達文章情感,試想小學生用普通話來讀孟郊的《遊子吟》,語言在腦海翻譯和轉換繁複,窒礙直覺,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又會剩下多少﹖又從何聯想和理解母親對兒子的擔憂和關愛,再化成自身知識﹖放棄母語,用修習的語言來學習,阻塞直覺,更與社群脫離,我們還憑甚麼將生活和學習扣連,讓學生體會語文背後的內容呢?

2. 普通話改善寫作能力,經不起考驗

很多人仍支持普教中,大概深信普通話提升寫作能力一說,奈何這卻是事與願違。我們覺得普通話與書面語相似,說的時候便能順便熟習書面語,減少口語化,令文句通順,對此卻甚少質疑。的確,現時中文寫作有口語氾濫,文詞不通之勢。家長和學校,在寫作水平下降的急流中,想找一塊木板倚靠,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稍加查證,便會知道普教中不能救命。

普教中能提升寫作能力一說,根本經不起考察。在作此結論時,我們得先疏理很多問題。學生寫作時要兼顧普通話的翻譯,他們能夠同時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感情嗎﹖他們能夠順利組織嗎﹖普通話難道不包括口語,他們會寫下「滑溜」、「工夫」、「打吨兒」這些口語嗎﹖老師要糾正這些口語,跟糾正廣東話的口語,分別很大嗎﹖學生要練習多久的普通話,才能說得流暢,繼而用以寫作亦能流暢呢﹖會不會其實用廣東話更快令其熟習寫作呢﹖假若忽略這些問題,我們根本不能直接下結論。
學術研究指出,普教中並不能提高中文寫作能力。即使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鄧城鋒指出,以前有研究指學生遣詞造句能力改善,但他隨後亦提醒效用很小。[2] 實際上,我們也不知道這些所謂「改善」有多少是普教中所致,還是隨著學生閱讀多了所致。鄧教授又力陳普教中無助改善整體寫作能力。學校忽略的,是內容立意、創意想像、抒情說理,這些才是寫作能力的重點。另外,何國祥博士提出,普教中下,整體中文能力似有下滑,「中文成績未見提高,與傳統用粵語作教學媒介語的班級比較,甚至有略遜的感覺。」語常會也總結過幾項研究,未能證明「普教中」有助提升整體中文水平。

故此,我們根本不應為似是而非的效果而提倡普教中。更何況,難道我們用粵語就教不到文句通順的學生﹖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我們的父母受過的教育,難度就令他們寫作夾雜很多口語?還是上個年代的人都很多文句不通?只要課程設計得好,老師用心教學,即使用廣東話,學生絕對有能力分辨書面語和口語。想一想,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現在學生書寫時夾雜口語,文句不順的真正原因,不是語言問題,而是環境變化所致。我們的書寫習慣已經大為改變。互聯網的溝通用火星文和潮語;大眾偏好圖片說故事,少用文字;閱讀和寫作的習慣下降,書寫很多短句、偏向facebook、whatsapp上零散的文字。認清問題的話,要再令學生文從筆順,並不是轉變語言,而是靠重拾語文知識。而語文知識是由閱讀而來,由寫作磨練。我們應該做的,是向小學生提倡寫作,為他們建立習慣;是鼓勵閱讀,增加老師和學生的經驗交流,提升他們的興趣。將重點放在普教中,無疑是捉錯用神。母校有為師弟妹想清楚問題嗎?

3. 為學普通話而普教中,全錯

學習普通話自然有其價值,我們無意排斥,又或貶低普通話。問題是,我們不應將行之有效的粵教中放棄,改用明知不合宜的普通話。實際上,無論我們喜歡與否,我們接觸內地人的機會漸多。學習普通話,以此與內地人溝通,理解彼此的想法和觀念,排除誤解,對我們亦有裨益,合情合理。假若師弟妹遇到一個數學出色的內地同學,要和睦相處,互相學習,確是要以普通話來交談。當然,對方也應該盡量配合,學習廣東話來便利溝通。學習普通話的正確方法,不是為增加機會而放棄中文教育,以普替粵,橫蠻霸道,而是增加普通話課的時數。

4. 保育粵語,我們的大事

普教中,正正顯示我們甘願矮化自己的母語,對保育廣東話毫無意識。我們得明白,一個社會或文化得以留存下去,靠的是語言的傳承和作育。粵語的九聲,字音鏗鏘,極為獨特。又如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所言,粵語音義合一的古漢語現象,如配合「荊棘」的刺耳音等,理應保存[3]。我們如何能持續培養地方的語言,令其不斷生長,更加豐富,靠的是將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讓學生由小開始學習,令語言扎根環境,讓一地的人持續利用,才能更有活力。以普通話教文科,可能還可以靠將之翻譯成廣東話來讀,但用它來教中文,一個我們每一天,差不多無時無刻都在用以思考的語文,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轉向。我們不會再用廣東話傳統下的中文去思考,整個地方的人的表達方式都會改變,我們察覺到這是多大的問題嗎﹖短期而言,一間中學推普教中,社會不會改變,廣東話不會消失,但普教中是捨棄母語之勢的標誌,我們每一個人都肩負責任,實不可冒此風險。

我們的訴求

普教中損害語文教育、阻礙學生發展,甚至拋棄文化承擔,我們應認清事實,保護師弟妹的教育。正確的語文教學應以廣東話為本,先打好語文和思維根基,再學習普通話。不是學生以前學過少許普通話,就讓他們跳級,忽視由此而生的大問題。

我校本著「至善至正」精神辦學,作育英才。唯語文教學乃社會根基,影響深遠,母校明顯未有細心思考。普教中對莘莘學子的遺害極大,我校在此責無旁貸,應馬上糾正。母校亦不應拿家長的同意作藉口。需知家長辛勤工作,還要照顧子女,根本少有機會思考語言和語文教學的問題,同意乍聽下合理的普教中,實屬合理,情有可原。

在此,我們的訴求如下︰

1. 培正小學及培正中學停止普通話教中文,恢復以廣東話授課。
2. 校方正面回應我們的理據。

校友反對培正普教中
二零一四年九月四日

參考︰
[1] 許寶強︰廣東話授課,與情感的教育
[2] 鄧城鋒︰關於「普教中」討論的反思
[3] 陳雲︰普教中,一場空

《校友反對培正推行普教中聯署》
我們同受母校栽培,回饋我校,關心師弟妹的教育,確保學校作育英才,責無旁貸。我們亟需你聯署支持:
網址
校友反對培正普教中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