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半年的退休保障諮詢現正進行,民間不少聲音都認為應該採納惠及所有長者的全民原則,而不應設立資產審查。究竟設有資產審查會帶來什麼問題?
任職護理員的阿茵因身體長期勞損,於幾年前轉為半職工作,現時每月收入只有數千元。阿茵不諱言自己是每月都花光薪金的「月光族」:「現時主要花費在公屋差餉、水電煤和三餐等基本生活開支。收入減少後要量入為出,平日只買減價貨,但物價貴,始終儲不了錢。」積蓄和強積金有限,讓單身又無依無靠的阿茵非常擔心自己退休後的生活。
雖然認為退休後要繼續有收入才會安心,但阿茵表示,非到最後關頭也不會申請設有資產審查的公共援助,因為覺得會有標籤效應:「我以前跟外婆去申請資助時,見過政府職員的態度很差,好像我們是來乞錢一樣!有些長者雖然貧窮,也寧願繼續『執紙皮』,而不去申請援助,正是因為想保持自尊心,不想被人看低。」阿茵希望有不設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因為只要達到年齡便有資格申請,不用「看人臉色」,可有尊嚴地安享晚年。
資產審查除了標籤效應,原來還會減低長者儲蓄和工作誘因,甚至出現資產轉移現象。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說:「其實在上次長者生活津貼的開始申請時,我們看到很多現象,很多子女叫父母將資產轉給他們,才合資格申請長生津,這在將來會出現很多問題。有些長者,第一,不誠實,第二,他們亦可能將本身有的資產給子女,可能子女更加將來未必會真的照顧他們、供養他們。所以我們很擔心如果政府一定要用資產審查的話,會令這些資產轉移的情況更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