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關於今次補選幾點的自我當頭棒喝

關於今次補選幾點的自我當頭棒喝

311補選結束,算是一個時期(有點像打機的1round吧)的結束,當晚在床上輾轉反側,最終爬起身背著熟睡嬌妻由新東坐通宵巴(無錯係九巴,沒有其他選擇)去了會展點票中心,途中看著點票數字,基本上已對九西打定輸數,但同時已開始尋問,究竟點解會輸人又輸陣?

用上逾24小時嘗試去沉澱,而想到某些點時,其實對個人來說是頗震撼的,要用當頭棒喝來形容。

對於姚教授的惜敗,大家都很意外,賽後「檢討」有很多,責難也不少,大家都有情緒意氣話,個人甚願大家都能彼此理解,也不必對如此現象太灰心,因為如果大家明白擺在眼前的未來是條很長的路,那現在的情景,不過是路途中的一點艱辛,請相信我們是一定能夠overcome的。

好,入正題!

由歷史說起,今次姚教授之敗,建制派之後也文也武,說什麼打破黃金六四比及一對一下建制首勝意義重大,而其實建制也不用妄自菲薄,因為六四得票比例回歸後不久早已逐區被破,最少由08年立會選舉後,泛民基本無能為力扳回六成得票;至於一對一勝,有朋友已告之92年(?!)一役早已寫下過敗績。

誠然,沒有想過姚教授會落敗,反而一直以為新東才是勢危選區,因為從選舉數據,2016年九西非建制派跟建制派之間,得票比例是3:2,換言之,要流失近5萬票而建制一票不失,才能令姚敗陣,惟如此情況卻竟然成真。賽後有人把責任推到本土派、民協,以至自省是選舉策略出錯,當中不少有欠根據,亦或許未有看清選舉已從本質上改變之現實,而「檢討」便只有治標方向矣。

這裡也要先自我認錯!個人看選情時,無論是新東還是九西,都一直從建制VS泛民/非建制出發,所以看待票源上出現二元盲點,這個也是來自於2016年補選時出現之假像,雖然當時已有天琦出選,但及後換屆代天琦出選的梁頌恆得票大減,令人仍以為所謂的泛民,仍算是一個綑綁著的大板塊。

蔡子強選後的文章(筆陣:補選結果芻議:還姚松炎一個公道 /文:蔡子強 ),當中重提自己約4個月前寫過分析〈立法會補選前瞻:泛民或首嘗敗績〉,預言政治光譜碎片化會令民主派在「單議席單票制」補選中所向披靡情况或會被打破,雖然他當時憂慮會是發生在港島,但現實明顯是在九西才最具有發生的條件,因為大抵全港沒有另一個選區,碎片化較九西更甚,那是一個包含吳文遠(社民連)、毛孟靜(時為公民黨)、譚國僑(民協)、黃毓民(時為熱普城)、黃碧雲(民主黨)、劉小麗、游蕙禎(青政)的選民光譜,是涉及七個板塊的選民取態。

我們看選舉以至檢討選舉,候選人是當然持份者,但其實選民也是另一同樣,甚至更重要的持份者,候選人會嘗試對選民作「針對性部署」,建制手段會由威逼到利誘,泛民就講政治立場,但在此大膽提問:如果這些不同光譜下的選民,都是不能輕易改變立場時,我們有否想過如何應對?

在這裡又要講歷史,過去香港立法會選舉之所以要引入比例代表制,無非是中共明暸泛民當年強勢的情況,故利用比例代表制來把泛民在選舉可取得的議席,透過制度奪走,而當時的建制政黨,規模既不能跟今天同日而語,且也較各自為政,沒有今天由西環操盤及眾建制派被一統局面,時移勢易,必須承認今天的比例代表制已變成對泛民有利,激進前進自決的政黨,都能藉制度進軍議會,而建制之所以仍然得益,不外乎是靠完美配票才能力保陣地。

邏輯問題:既然我們已經能從過去比例代表制下之苦主而成為受益者時,在一對一的單議席選舉下未能再繼續稱霸,其實也算是理所當然嗎?我們今天碎片化下的處境,其實是否有點如當年的建制派?而我們卻肯定不會有如同西環的統帥,所以再來另一場單議席選舉,在泛民選票不能全數歸邊下,恐怕仍是會處於劣勢?因為說穿了,我們或許盡上九牛二虎之力,都是無法叫那七大板塊下的選民歸一投票,當然,單是要這七大板塊全面合作或許已是太妙想天開?

事實上,這兩天看建制派以至大台的新聞報道,也有可笑之處,當他們說自己的勝利時,就會自動二元地以「建制VS非建制」來區分,但他們在說對家時,又會曉得那個不是同一板塊的力量,如果以球賽比喻,可能就是籃球打贏美國就話自己勁過NBA,但明明隊美國隊,連NBA ALLSTAR也不是。

至於上文為何說是新東形勢帶來的假象呢?因為畢竟在新東碎片化沒那麼嚴重,各泛民政黨也有一定同質性,即是在社民連、人力、工黨、公民黨及民主黨間的選民,仍能一票互通,所以才令人天真以為二元分類仍然生效,而當日梁天琦說的第三勢力論,雖然新東只是成形未成勢,但未來必會進一步加強,至於九西,卻恐怕不是天下三分的局面了。

第二個的當頭棒喝,就是針對建派的底牌問題。賽後檢討中的一個說法,是建制派已慢慢蠶食了泛民的基本盤,泛民難再有老本食,云云。事實是否完全如事?雷兆恆博士的一個分析就擲地有聲,指直建制派有權而在制度優勢下,「原來都係零增長㗎!」咁當然,未至於是零,因為今次投票率低,在「加權」有關因素加上他們百分百開盡選舉機器後,建制得票相信仍是有丁點增長的,但從非建制得票大減可見,那是拖低投票率的主因,可以斷言建制的增長票真的非常有限。

其實,我也一直擔心建制派坐大,以為他們的蛇齋餅糉太有神效,但如果由2015區選、2016補選到2016換屆選舉數據看,如果泛民主派開始認清自己的終極基本盤,那建制似乎亦被看清他們的「天花」(ceiling),這個訊息其實很關鍵,反映建制其實沒有能力搶下非建制票源,甚至沒能力開拓新票源,不過倒真的有本事把票源鐵化(甚至鋼化),配票也更出神入化,而我們便要採取應對措施,例如不是以對搶為目標,而是把他們搶不到的視為可開發之票源,問題是,仔細部署又應該如何?

當然,雖然看穿他們底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縱然可以預視建制派在大灑金錢兼長年累月的工作後,但配上他們現時的嘴臉跟中共之高壓,這路線可以在未來增加票源的機會極微,但也不能排除他們會轉換路線,例如從人口政策入手等(唔係叫人歧視/區隔新移民,因為是於事無補),所以當中必須要知己知彼,泛民主派以至非建制派才不致又後知後覺到時才再被動回應。

最後的一個當頭棒喝,是要搵戴教授上身!

由雷動到風雲,戴教授認為區選有得砌,因為那是單議席單票席的玩法,但現時形勢看來,似乎是有修正的需要,因為風雲計劃的一大假設,是泛民講地區工作因資源所限,難以比建制派做得更好,故最多做七分,然後市民在主打政治議題下,願意添上三分去票投泛民,但這個假設背後的票數分析,也少不免把票源歸類,如果這些票源在區選層面原來也是沒法綑綁起來,又怎麼辦呢?

另外,關於主打政治議題跟地區工作的「比例」,或許選民眼中的比重也可能有所不同,未來兩年時間,大家是否要邊做邊調節,找出最佳平衡點,這個可能區區有不同,但似乎能肯定臨急空降是下下之策,我們現時已時跟時間開始了競賽,甚至其實已經要立即起步了!

敗選,無人樂見又令人難受,但落敗絕對不是末日,贏不回否決一席也沒多大不了,反而在沉澱過後,我們更要需要是如何重新出發,而我相信未來很需要這四個字:由心出發,當有人願意走進社區去,為居民解決他們每天面對的問題,以至願意跟人民一同面對他們要面對的問題,那是一個有無限可能想像的圖畫。

或許最老土的說法,就是如何贏得更多民心,雖然今次補選,泛民一切都看似處於劣勢,但細看票站數據卻非全然,部分一直被用心經營的選區,就是那些有人肯放下身段,努力支援居民跟居民一同拚搏作出改變的,泛民獲得的選票是跨板塊的絕不失禮有交代,當中的啟示,是這條路可能根本沒有捷徑。

選舉一時,做區卻肯定要花更多時間工夫,選舉過後,大家可能仍流於悲情,但願在「檢討」後,有人有天能跟大家大聲說,今天失去的,我們一定會贏回來!

PS. 就當是彩蛋,去年613在fb曾提及希望成立 #記者合作社,311除了補選,還有通過了習帝永瀆(非錯字),這九個月發生的事很多,但也可能是時候上路,如果在3月尾4月間,舉行一個交流會讓有興趣感興趣的各方友好聚首,一同共襄大事,也為組織#記者合作社踏出第一步,大家有沒有地點建議?大家也不妨留言與PM作詳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