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還搞大學幹嗎?

http://plastichk.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16.html

還搞大學幹嗎?

馬嶽在明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恥笑民主黨及民建聯不派人參加補選,質問「還搞政黨幹嗎?」,令我感到很悲哀,很想反問一聲馬嶽,「還搞大學幹嗎?」

叫希突奶繼承希特拉?
怪論一:「馬力逝世當日,當傳媒已毫不留情的問誰會參加補選和誰人會贏(真夠厲害)時,我曾有一刻想過民主派會否不派人參選。民主派其實可以很有風度的說:這是民建聯的議席,如果民建聯派人繼承,出於compassionate reasons我們可以不參選,正如1995年劉千石因抗議政府撤回有關遣散費上限的法案而辭職,親中陣營為了表示尊重他的決定而不派員參選,讓李卓人自動當選。當然,當日何秀蘭急不及待的宣布參選,我知道期望這麼高的君子風度是有點不切實際。」

這真是一個民主的「開心大發現」,原來馬力死了,議席就應該由其政黨民建聯繼承;再進一步,下次不如考慮說,由馬力的兒子/太太/其他親戚繼承吧?原來民主政制,有一樣東西叫做「繼承」的,真的奇哉怪也,立法會的議席不是市民的代表嗎?幾時變成了政黨的「私產」,可以「兄終弟及」、「子承父業」的,請問這個「民主君子原則」,是由誰發明的呢?

不要把台灣「不分區立委」,或者德國的「政黨比例代表票制」拿來比較,那是政黨派出的代表,和香港「選人不選黨」的選舉制度不同;要不 2000 年程介南因官司而辭職之後,是否也應由民建聯直接繼承其議席?還是「死人」這件事應有「例外」?如果馬嶽對這個制度有異議,是否應該去說服政府改變制度,而非指責民主派「沒有這麼高的君子風度」?用中國的一句話,這叫做「當仁不讓」!假如 1933 年希特拉當了一天總理就突然死了,是否應由納粹黨派出其他人「自動繼承」其總理職務?還是在納粹黨未造成任何傷害之前,制止他們?哪一個做法,對民主才是真正的好?

錢從何來?
怪論 2: 「民主派不需要把補選提升到『非勝不可』、『全民公投』的層次。民主選舉,每一仗你都應該全力以赴,但沒有『非勝不可』的選舉,因為總有下一次機會,輸了一仗你的政黨不會滅亡。」

照馬嶽的說法,看來政黨好似有用不完的時間和金錢,選舉亦不用花錢的(傳聞這次選舉,一位候選人保守要用二百五十萬元);香港的民主派政黨可不似大學,可沒有納稅人的錢補貼的;一位教授或者可以連續幾年交不出成績,一個政黨如果逢戰皆北,不知錢從哪裏來?是否以為每個政黨都好似民建聯或自由黨,看似有永遠用不完的金錢?就以台灣的親民黨、新黨為例,為什麼人人都說他們面對「泡沫化」的危機呢?正如國家輸了一仗也未必會滅亡,是否次次打仗都應該參戰呢?不會滅亡就派人參戰,這是什麼邏輯?

正如法國、德國等先進國家,不同政黨不同理念常常有「執政聯盟」、「在野聯盟」的概念,馬嶽教授鼓吹選戰不用計較勝利得失,這種態度聽到林忌覺得很神奇;派一個市民最接受的候選人,這不是民主應該鼓勵的態度嗎?置市民的意願於政黨的意願之上,不是較民主的想法嗎?馬嶽為何認為民主應該考慮一黨之私,派出對政黨最大利益的人?

想贏就變共產黨?
怪論 3:「要保證贏才參選,是共產黨的思維邏輯」--什麼叫做「保證」?請不要偷換概念,共產黨的「保證」,是「控制」選舉鐵一般的「保證」;泛民派「陳太」出選,何來「保證」?誰保誰的證?陳太只是「勝算」較高,「保證贏」是馬嶽你自己說的,這才是「共產黨的思維邏輯」。原來「民主選舉」的雙方是一場硬膠論述,完全不用計較勝負,哪麼不如全港七百萬人,人人也參選好了!反問一句,為什麼選舉要有「保證金」?為什麼低於一定投票率要「沒收按金」?沒有一定得票的「勝算」,又如何參選?

為何馬嶽不選香港先生「上位」?
怪論 4 : 「這真正是世界政黨發展史上的奇聞:選舉提名期還未開始,政黨已經公開說我們的候選人其實是沒有希望贏的,一定要個外人來幫手!」

為什麼欣宜不選香港小姐?為什麼馬嶽不去參選香港先生?四個字,叫做「自知之明」;政黨是怎麼樣的一種「怪物」,一定非派自己人參選不可?真的奇哉怪也;如果大家意念相同,為何外人就不可以支持?政黨的目的是什麼?民主的目的是什麼?政黨的成立目的是為了推廣其理念,如果有人持相同的理念,為何非要推自己人不可?理念重要些,還是「自己友/非自己友」重要些?原來發展政黨,目的就只有壯大自己的政黨一條路?否則就不要搞,執左佢好了?

最神奇的是,馬嶽假設了民選議員的出路,就是區議員也一定要「上位」,變成立法會議員;可是立法會議員只有六十位,全港卻有四百多個區議會議席,如果次次立法會選舉都給人「上位」,就算屆屆換人也「搞唔掂」也,據馬嶽的意見,不如個個黨都執左佢啦!

不知馬嶽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可有親身問過甘乃威?「遭黨高層如此對待(多年),出來仍然沒有半點怨言」--冇得選立法會,就好似世界末日慘過去死?以為人人都如此「恨上位」嗎?難道投身政黨是「計年資」的嗎?「年數夠」就應該有「一定的回報」?否則就是「多年對待」、「沒半點怨言」的很偉大?請勿狗眼看人低!用馬嶽的講法,「要保證有得上位才入黨,是共產黨的思維邏輯」

江山一代自有人才出,長江後浪推前浪,陳樞機絕對不用參選,馬嶽你可以放心了!時代不同了,在廿一世紀從政,真的非有政黨不可嗎?這是誰發明的定律?這是誰的規定?沒有政黨之名卻有政黨之實的同盟,又有何不可?有政黨之名卻沒有政黨之實的組織,就一定能夠雞犬升天,化不可能為可能嗎?政黨一次不參選,馬嶽就問人一句「還搞政黨幹嗎?」,那麼大學教授硬膠,林忌又是否應反
問一句:「還搞大學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