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譚國僑再戰立法會 提倡「社區啟蒙」抗殖民

譚國僑再戰立法會 提倡「社區啟蒙」抗殖民

民協區議員譚國僑今屆決定再戰立法會,欲為民協力爭一席,打破一直以來「一人政黨」的困局(黨內只有一人擔任立法會)。民協將在本周六進行黨內初選,面對去屆出戰落敗,譚國僑今屆選舉策略有所調整,更重視表達理念和對香港前景的想法。面對香港「二次殖民」,譚認為現在首先要「打好底」,透過民協的地區網絡,把政治議題帶入社區,真正做到議會的內外抗爭。

重整旗鼓 主力提倡理念

在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民協因應「超級區議會」的席位而變動選舉策略,本來駐守九龍西的馮檢基轉戰「超級區議會」,而九龍西的人選則由民協副主席譚國僑披甲頂上。民協本預計譚國僑能取得基本盤當選,不料投票人數突增,最後以不足4000票不敵梁美芬。

譚國僑今年欲再戰九西,被問到何以去今年再次出選,譚國僑坦言:「民協長期都是『一人政黨』,而在非建制派陣營中,真正關心基層權益的議員始終都是少數,因此希望能進入立法會,把基層的議題帶入其中。」

面對去屆落敗,譚國僑似乎已痛定思痛,重新出發。他認為上屆落敗原因歸於未有重點宣傳理念,「民協大部份人都是『區佬』,重視地區工作,但是就較少提到理念。而立法會選舉除了講求社區網絡,更重要的是理念提倡。」

的確,觀乎去屆選票分佈,譚國僑的票源都集中在屋邨地區,也就是民協累積多年的地區票,民協似乎難以單憑地區工作開拓新票源。

在地力量抗二次殖民 地區網絡啟蒙街坊

譚國僑認為,現時香港面對的是「二次殖民」處境,「回歸前的殖民者是英國,而回歸後的殖民者則是北京── 種種中港融合的策略、大量中資來港、西環高度介入特首及立法會選舉,可以見到香港一直都沒有從被殖民身份解放出來。」

雨傘運動後,港共政權讓港人意識到民主回歸之路已走盡,「一國兩制」的美好圖像已完全破滅,各路門派紛紛提出對於香港前途的不同想像,預計亦是九月選舉中各家必爭之地。有激進本土派打著港獨旗幟參選,亦有新興政團打算舉行公投自決2047後的香港未來。談到香港的未來,譚抱持開放態度,但亦指出,「若果這些殖民管治繼續下去,我相信有更多分離主義的情緒出現。」

問到他怎樣看待2047自決公投,他說道:「現在談2047可能過早,但現時必須要建立足夠的在地力量,才能為日後的反對運動做準備。社區自主必然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為香港創造了條件討論未來,這十年正是建立實力的時間。」

對於社區自主,譚國僑認為除了要爭取在區議會取得過半議席,掌握撥款權之外,更重要的是「社區啟蒙」,「以往民協的地區工作都是社工式的服務性質,較少將政治議題帶進社區。例如街坊遇到一些問題,我們只會幫他解決眼前問題,而沒有教育他們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來自政策。現在我們應該嘗試把政治帶進社區,進行『社區啟蒙』。」

譚口中的「社區啟蒙」並非新鮮事,觀乎剛過去的區選,大量傘兵抱著一腔熱血落區,希望把政治議題帶給一般街坊。然而,最後在區議會選舉中勝出的傘兵少之又少,政治議題難以在街坊之間取得支持,所謂的教育街坊、「社區啟蒙」是否真的可以實行呢?「如果用嗌大聲公、擺街站的形式,當然很難把政治議題帶進社區當中。民協的優勢是擁有很強社區網絡,我們可以『拍膊頭』的方式去慢慢跟他們講,讓他們了解社會狀況。這些社區網絡已累積多年,就算有一些小衝突也不會輕易把這些網絡沖散。」

民協的地區成績確實彪炳,去屆區選中,民協的得勝率達七成,在深水埗區議會中更佔了近四成的議席。但縱有穩固的地區基礎,但譚能否能否說服黨友在「服務式」加入「社區啟蒙」的面向,還需視乎周六的黨內初選。

爭取議會過半數 重奪話事權

譚對於來屆非建制陣營能取得過半數議席並不樂觀,但仍認為日後必須以取得過半數議席,「只要我們在立法會取得過半數,遊戲規則就可能不同了。起碼我們對行政長官與預算案的監察力是加強了,也能主導法案委員會與財委會,政治實力大增,全面削弱建制派對議會的操控壟斷,令香港的政治格局有所改變。」

關注弱勢社群 盼進議會爭取權益

當問及進入立法會最想做到的事,譚國僑想也不想便說:「當然是想幫助弱勢社群,房屋、福利、扶貧政策、小販政策都想改善。」譚國僑在訪問時給人的感覺都是溫文平和,但當他談及弱勢社群時,不難看出他心裡有火。

社工出身的他一直關注基層處境,八十年代他為爭取臨屋區單身人士的住屋權利,「當時講居住權是很弱的,社會上根本沒有這種討論」,但譚仍決意與其他社工在政府山美利大廈佔領,訓足26天,此舉在當時已是相當激進。94年的金輪大廈天台屋事件也不乏他的身影,當時政府欲清拆天台屋,住戶都是最基層的小市民,譚國僑與居民一起走上抗爭之路,拉起橫額和擺放石油氣罐請願。即使當上區議員後,他也一直為居民爭取權益,總站在弱勢的一方。若能進入議會,他希望能為弱勢發聲,並且利用民協的社區網絡、與民間團體的聯繫進行在地抗爭,做到真正的議會內外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