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與內地的關係是怎樣被破壞的

與內地的關係是怎樣被破壞的

特首選舉的結果終於出爐。依照選前民調的結果,香港人縱使對結果不感滿意,但這卻又是意料之內的事。如大部份人所說,今屆的特首選舉和以往都有所不同。縱然梁家傑何俊仁曾經透過泛民選委得以入閘,但即使是溫和的泛民支持者,也從沒想像過他們會有機會成為特首,甚至會認為他們其實並無管治能力。相比起來,今屆的曾俊華卻有著政府高官的經歷,亦當然地是一個建制派的候選人,挾著高民意卻並未能當選,實在令人遺憾。

選前評論,特別是那些自稱傳遞北京意見的說法,除了強硬地說即使曾俊華當選北京也可以選擇不任命外,主要指林鄭能夠更妥善地處理中港關係,而前者則過多地站在香港人的角度看事物。問題是這裏所說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中港關係」?裏面的「中」到底是中國還是中央?不同的演繹其實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論。

中國各地對香港普遍性的不滿或者可從他們對高鐵進度的評價上看出。原訂於2015年通車的高鐵香港段現在預計會於2018年第三季通車,整項工程合共超支了194億(1)。而更重要的是,觸碰著香港人神經的一地兩檢問題,到今天還是未有解決方案,明報及傳真社於三月相繼公佈的西九總站平面圖則(2),更將這個極具爭議性的議題放到公眾的關注點上,不少港人再次質問這項工程的必要性,亦不介意再次延期以徹底解決一地兩檢問題。對此,內地再一次覺得香港是「被寵壞的孩子」,而香港報紙亦曾引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的評價,指無論是工程進度還是費用也好,都大大超出預算,並說該項工程早不應交托予香港負責云云(3)。事實上,完成中央所指派的任務一直是各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責任所在,而政府官員被考核時亦是以此為準則。

如果一項全國規劃的基建工程需要完成,這就是絕對優先的職務,按計劃完成是基本,超額完成則是每個人皆在爭取的功績。在這樣的環境下,超支和延期根本就無法想像,超支的話就由政府其他資金補貼,或者是將開支隱藏在其他經常性項目之下;當工程的完成期限迫近,軟硬兼施的催促趕工既是必然,甚至乎偷工減料也在所不惜。因為香港段的工程進度緩慢又或是一地兩檢的爭拗,而帶來整個高鐵工程完成時期的延誤,自然會招來內地各省市的不滿。

而故宮文化博物館其實正正是另一個燃點不滿的火頭。每個地區的歷史都是其文化的資源,既然故宮一直都是在北京,那麼故宮博物院在北京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原來一間「故宮文化博物館」可以不在北京興建,那可算是文化資源的一種搶奪,而每一個省長市長心底裏會問的問題都是「為啥是香港而不是咱們?」要知道能讓故宮博物院的分館在自己管轄範圍內興建可說是能註碑立傳的一件大事,亦可以為經濟帶來巨大的機遇,現在是連爭取的機會也沒有便已內定了是香港取得,這口氣又如何能下?林鄭在為自己建功立業之時,又有否想到這一層?

要注意的是,這種不滿當然並非與香港的各種民主運動完全無關,但以今天中國大陸的思維來看,更重要的是各種對經濟有利的優惠政策花落誰家,而非哪裏的政制有更多的民主發展的空間。只有當香港受惠於政策傾斜,卻又因民主議會而使其落實過程停滯不前之時,才會招致中央以外其他省市的不滿,其他時間,香港的路如何走又與我何干?

所以,如何拒絕中央所提出的優惠政策其實是改善兩地關係最重要的一環。由東江水,CEPA,自由行,高鐵到故宮,太多的事項能讓大陸認為已對香港施予恩惠,亦因此心理上總會覺得港人應該給予回報。要避免這種情況,先要在所有與經濟有關的領域上採取較為對等的態度,確保雙方在協議裏都有其利益所在,最簡單的如香港的財政如果獨立的話,就應該負擔軍費與外交費用的合理份額,而CEPA 和故宮等就應下不為例。問題是,林鄭能否頂得住由享盡利益的商界而來的壓力,而拒絕這些優惠政策呢?最少,在故宮一事上來看,她大概沒有這種只有保持雙方的經濟對等,香港才能繼續享有其高度獨立性的可能的意識。

Note:

1. 香港01, 高鐵香港段正線路軌全線貫通 西九總站工程複雜一地兩檢仍存隱憂, 2016年11月20日,

2. 傳真社, 按內地要求度身訂造間隔 高鐵內地口岸區半年前已動工, 2017年3月8日,

3. AM730, 王夢恕稱高鐵不檢不簽, 2017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