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到添馬艦政府總部工作已過半年。每天經過那地盤入口,看那建築藍圖,不覺失笑。為何人家好好的凱旋門設計,移植來香港,竟把左邊的柱變成近黑的深藍,成為「一碌」,右邊柱和上面的橫樑設計成淺藍,成為「七」字,恰恰就是正牌「一碌七」了。
建築學有云,建築並不單是提供一處環境空間,同時體現著某種精神面貌。雖然新政府總部並不是由香港政府直接管理,但當中的管治問題跟這個特區政府卻是何等相似。
比如鄉愿文化。到添馬艦地盤工作的,每人可獲派一件T恤,中灰為主色,配藍色領,左右袖是紅和橙邊,各處印滿了很多字。像「關懷同僚」、「安全工作,顧己及人」、「ZERO HARM」、「溝通了解」,再加幾個發展商的商標,真目不暇給。何謂鄉愿,子曰德之賊也。就是那種滿口仁義道德,把目標喊得很崇高的,然後把一套標準強加他人身上。傳統中國稱之為「以理殺人」。一回某工人在高處工作,戴上安全帶而未有扣上,被地盤高層看到,後果是黑名單驅逐離場,即以後凡是該承建商 (金門和協興) 的地盤都不能進入。難道工人不擔心高處墮下?工人不關心其自身安全?工人不扣安全帶,可以是因為他確切判斷其處身位置已很安全,為何非要用旁觀者的標準為標準呢?就像特區政府,遇著兒童意外便追究其父母或親人的疏忽。誰不愛惜自己的子女孫兒?當遇上意外最需要慰問關懷的時候,為何鄉愿政府只會祭出司法的利劍而不是一句同情的問候?
比如面子文化。半年前,添馬艦地盤仍只見地基。今天,東西翼兩座大樓已起了十多廿層,當中東翼部份樓層更已鋪上深藍玻璃幕牆。很神速啊!好像快完工了!但實際如何呢?實際是內裡非常混亂,外圍路面盡是坑坑,大廈地面滿是外露綱筋,各式工種工人才進場不久。在這時候便鋪上玻璃幕牆是非常罕見的。按一般情況,大樓一直在起時,下層風火水電各式工人開始進場,大樓繼續起,完成低層工作的工人便向上移,及至完頂後,各式工種到後期快要撒退了,這時才會安裝玻璃幕牆的。其好處,是外牆可用作運送物料和清理廢料用;對工人而言,空氣流通的環境正好吹散地盤的沙塵,讓空氣質素好些。現在這麼快鋪上玻璃幕牆,除了面子原因還有甚麼好處?跟特區政府真是何其相似!
再比如諉過文化。在添馬艦地盤工作是特別容易受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規劃上的混亂。路還沒鋪平,工人便要在綱筋地上搬運物料;當各行進場的時間被一拖再拖,完工時間卻沒有相應的調度,結果是為了趕工各方大量物料盡快塞入大樓,形成互相阻塞;加上建築設計上的不少漏洞,例如天花高度計算失準,增加安裝難度。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工人受傷。本人就曾因為運送物料而弄至前臂瘀傷,地點不在大樓,但情況同是因為路難走而障礙多,重甸甸卻要抬高搬低的,不傷才怪。正如鄉愿文化中提及,添馬艦地盤是很重視安全的,只是其安全定義,就是工人要作好各種防護裝備。(齊備了,工人就變成河蟹一隻。) 規劃出問題又怎樣呢?對不起,根據添馬艦工程的工傷評估標準,任何規劃問題最終也會變成工人個人的防護問題,就像一張標語開宗明義的說甚麼「Make Responsibility Personal」。這不正是特區官僚最愛的一套麼?林鄭月娥不是告訴大家港人如何嚴重浪費食水麼?可對水管滲漏問題就是隻字不提。
添馬艦新政府總部真應快些建成,好讓一眾官員齊集樓前以廣角鏡來個集體印記。正如曾俊華說港人居住面積越來越少是港人喜歡這樣的「蝸居」;新政府總部適合香港官員因為你們都是名符其實的「一碌七」。
圖片為編輯所加,來自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