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反思外判制的理論根據

海麗罷工成功替清潔工爭取權益,亦引起各界對外判商的關注,明報昨天便有關聯公司交換合約諗縮數的調查報道。

我忽然想知雷鼎鳴對外判制度有何高見,一搜尋,即發現這位經濟學者五年前的一篇專欄文章。

近年雷鼎鳴謬論一大籮,淪為人家笑柄,但以前佢形象其實不差,而且長年累月在報章雜誌撰文,非常活躍,影響力不少。像這篇文章簡單易明,訴諸片面的常識,一般讀者看得多自會潛移默化,接受佢果套外判代表進步和有效率的僵化思維。

況且,和佢芝加哥學派立場相近者,有獅子山學會這等論政團體,以及信報和壹傳媒這等傳媒界意見領袖。在這些輿論權威長期「薰陶」下,慢慢形成社會只講GDP、人只講商業價值而不講生活尊嚴(例如市建局高層一談重建便講賺蝕,把錢放首位)的意識形態。政府本身亦樂於看見和配合公共資產和服務私營化,盡量去規管化,以便乾手淨腳,少惹麻煩。一個做經濟動物為榮、容許外判制不斷剝削工人的社會背景,在香港落地生根多年,它的企業思維宰制著社會不同層面和環節,而且不止基層受害,連高等學府的教職員也不能倖免。

要逐步擺脫中環價值作為指揮棒的影響,一次的勝仗只是開始。要移風易俗,首先要消毒,逐步破解雷鼎鳴那些貌似牢不可破的講法。政府和市場的二元對立,根本是誤導。在政府的監管之外,還有第三部門的份,怎樣實踐和執行,要花更多時間研究,這並不止於經濟學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