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債,讓香港人代代為奴

債,讓香港人代代為奴

事情比我想像中發展得更快,還以為人工島計劃出現更多細節才會提發債,陳茂波已經提出有可能為人工島發債。當然,面對發債質疑,政府官員又會提出美國也有發債,而且債券有良好回報,是普羅市民的投資機會,有如iBond。

當然,我不寄望香港人會讀David Graeber去了解債的本質(港債可以成為贊助中國打經濟戰爭的戰爭機器),但香港人必須要了解發債的影響與後果。

首先,將人工島與投資掛鉤是一種為人工島高昂成本塗脂抹粉的手段。如果債券回報理想,市民就會想當然以為人工島有利可圖,成本不如坊間所言那麼高。然而,債權的回報應該是由政府擔保,債息可以與人工島項目的回報切割,卻可以收極佳的宣傳效果。

事實上,如果政府庫房有足夠現金(現在香港的情況),不發債就可以省下債息,所以現在發債也一種財富再分配,在沒有必要的前提下,將回報(如果真的有)分配到有能力購買基建債券的人身上。如果債券的利息由政府擔保,那就是政府承擔風險,回報卻被分配到有能力投資的市民身上。不錯,這做法也有階級傾向。

要講能力,最有能力的一定不是能夠承擔基建債券的普羅投資者,而是參與發展的企業。先不論這些企業當中有多少是內地企業,政府一定會用優厚的條件讓他們賺取比基建債券的債息率更高的利潤。因此,日後人工島填海賣地的收益不知有多少,但興建的成本卻即時而實在—他們的回報率一定比債息率高!

陳茂波談發債,如果人工島是一個投資計劃,那麼香港就正式進入一個信貸遊戲,透過不斷借錢追逐更高回報,但回報卻落入參與興建基建的資本家與能夠負擔基建債權的投資者手上。

這種發債與各國發債不一樣,這是明刀明槍的投資遊戲,而人工島的公營房屋就成為包裝投資的廣告或者賺盡的資本家在荷包掏出零錢來給大眾的施捨。基建不斷將香港的庫房以不同方式高速流到中國內地,發債就確立了流動的規則,並透過信貸來加速金錢流向。

此例一開,後患無窮,因為現在講五千億成本(未計超支)是大數目,但只要有發債,日後就可以讓大眾以為這不是什麼大數目,於是對各樣垃圾基建全開綠燈,香港就更難守。今日在遊行對伍,聽到很多人說「興建人工島,庫房頂唔到」,現實是只要透過發債,多多都頂得到。人工島急急上馬,因為高鐵規模的基建不足以支持發債的先例,這次五千億就夠開一個頭。

再說一次,此例一開後患無窮,除了因為日後基建的規模可以越來越大,也是因為發債的規模也可以越來越大。如果債券的風險由政府來承擔,而債券的規模越來越大,基建債券也許會成為資本家(包括中共)的投資門徑,這是另一個恐怖的財富轉移方法。

更不用說,發債會讓香港的財政穩健程度慢慢下降。一切視乎債的規模。

面對這個龐大的基建計劃,很多人都仍然抱有高速增長的想像。然而,這些人有沒有靜下來看看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的前景如何慢慢步向衰亡?香港的買辦、窗口角色變淡,經濟失去自己的特色與增長動力......香港已經被邊緣化,在這個被邊緣化地方的邊緣興建一個1700公頃的人工島所為何事?

債,讓香港人代代為奴。

(一邊遊行一邊寫,又是用語音輸入,一定好多錯別字有不夠嚴謹,見諒)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