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團體就2015年施政報告中有關土地開發的聯合新聞稿
(2015年1月14日)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今日的施政報告中指出,在亞洲金融風暴後,政府把大量土地規劃為非發展用途,包括郊野公園,造成了近年房屋供應嚴重不足。我們對梁振英混淆視聽,把土地不足的問題推卸給環保團體, 並為未來發展郊野公園鋪路深表遺憾。
香港的郊野公園在九七年後劃定的郊野公園只有龍虎山郊野公園和北大嶼郊野公園擴建部分,兩者均是早在1993年進行的全港發展策略檢討時,已定為郊野公園選址,因此和亞洲金融風暴絕無關係。而兩者均是山地斜坡,不適合發展,所以無礙建屋。
香港房屋問題牽涉地產商囤地、丁屋政策、軍事用地,棕土利用和政府規劃不當等等多個元素,倘若將問題簡化至郊野公園,實是扭曲事實,並誤導公眾,意圖將房屋問題和環保對立,環保團體必須在此表達強烈不滿,以正視聽。
施政報告同時提出積極開發東大嶼山,引入更多基建和人口。根據政府多年數據顯示,大嶼山的空氣質素一向是全港最差,臭氧濃度長期高企。而在多個環評報告中,空氣質素均在超標邊緣。此外大嶼山有獨特的天然地貌、生態資源和文化古蹟,具「優先保育」的價值。換言之,保育應被視為規劃大嶼山的前提,不應有大規模發展。小規模的發展也應只能在不影響大嶼山整體的保育的前提下才能考慮,而每個發展建議必須有足夠的理據支持。若南大嶼的道路貿然開放,非法發展和傾倒泥頭將摧毀南大嶼的環境、生態和景色,而政府根本無從執法和遏止。
環保團體一直要求政府進行全面的策略性環境評估以確保各項環保指數達標,但政府拒絕進行之餘,更繼續在當區大興土木,實在是妄顧公眾健康和大嶼山的保育價值。
政府也重申開發綠化地帶。我們認為,綠化地帶即使不具有生態價值,也具有避免市區內樓宇過度密集的重要功能,城規會的「規劃指引編號10」已明確指出綠化地帶作為各市區之間和在市區內各區之間的緩衝地帶,發展不得令該區整體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負荷過度。但政府大幅度改劃綠化地帶作建屋用途,未見有相應的改善有關區內市民居住環境和設施的措施。我們反對這種不顧及對環境和社會影響的做法。
無論是房屋問題還是環保問題,均與整體承載力有關。現時香港只有人力資源政策,以滿足經濟運作為目的,完全漠視人口整體的生活和健康質素。而香港地域有限,不可能無上限地起基建和房屋,應由源頭解決需求問題,制訂清晰的人口政策。按人口進行規劃,否則再多的土地,亦無從解決源源不絕的外來投資和實際的房屋需求。
聯署團體:
長春社
香港地球之友
綠色力量
綠領行動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綠色和平
原圖:保衛郊野公園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