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蕩與不安,是歷史考卷上的常見的標準用詞。皇朝更替,動蕩與不安;戰爭前後,動蕩與不安。這組形容詞總是跟歷史變革連上關係。這幾個星期以來,世界新聞,以至我城的二三事,似是激活了這些平面的文字,指向一個撕裂的世界。
我們「舊事頭」的英國倫敦首先事發。民眾回應8月6日黑人青年於托定咸(Tottenham)區被警察射殺而上街示威,拉開一連幾日的騷亂浪潮。參與行動的大多是青年,他們被指是英國社會「能者居之」(meritocracy)邏輯下的失敗者。青年人的搶略行為,被解讀為對社會不公、缺乏上流機會的強烈回應。當中固然還有很多很多千絲萬縷的原因,但都不難發現,青年人被排擠於主流社會之外的事實。不獨是英國,又以西班牙為例,當地的青年失業率超過四成,比整體的失業率還要高,被視為當地經濟不振的一大包袱。年前,巴黎青年人示威,也是針對年輕一代無法晉身社會階梯的控訴。又如我城,從青年置業困難、就業機會、待遇未如理想,至近日港大事件,大學生被排拒於校慶會堂之外。從被無形到有形,一步一步呈現出青年人與社會主流的撕裂,更進一步會否發展成一種中心與邊緣、成人與青年之間的對立?
或者我再分享一下個人的經歷。近日分別跟同事和同學吃飯聊天,作為職場新鮮人的我發現,我的腦袋還是一個大學生。我很多思考和想法,跟在職場打滾多年的同事很不一樣。譬如說,畢業還行一事,很多大學生都有這種打算,想要在投入職場之前玩個夠。同事們卻認為暑假用來去旅行是一大浪費,浪費了找工作的好時機,說:「玩完之後回來,大魚都給釣光光,好的工作都已經沒有了」。可是,我們這一代畢業之後最關心的不再是誰最快找到工作,反而是慢慢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我們隨性,相信緣分。我們認為很多事情是急不來的,更何況工作一旦開始,就沒法止息。四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何用趕著開始呢?隨著社會日趨富裕,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條例比上一代為好,家裡都不是等著孩子出身養家,新一代人的想法自然跟上一代不一樣。我好奇的是上一代畢業生對我們邏輯的批評。你們說的或許是在社會生存的至理明言,但如果新一代都只聽著跟著上一代的思考做人,這個社會還會不會進步?這樣建構出來的社會或許會是超穩定結構,卻不是最理想的社會。我不認為我們這一代的想法有問題,或者我們不是走著最有效率的路,或者我們走的也不是你們走過的路,但我們終於走出屬於我們的路,走出屬於這個社會的新道路。社會為甚麼要逼我們走你們為我們安排好的大路?而不能接受我們繞大圈呢?
難得青年人在如此填鴨的教育制度下還懂得反思,還會反動,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的社會還有一群不安於現狀的人。當大家在痛罵今之大學價值失傳,其實大學裡面還有不少抗衡現實、追求進步的學生。與其說今之大學失格,倒不如說現在求變革的青年人總是被拒諸門外。你或者會笑我們太傻太天真,但如果當年人類沒有敖翔天空的夢想,今日就不會有飛機的發明。所有今日存在的東西,昨日都不曾在現實出現。將夢想實現出來,文明才會進步。然而,我眼見的當下,是青年不被尊重,夢想被人否定。
新聞在隱喻,社會跟青年人正在向左走、向右走,如此下去,這可要比2012的末日預言更為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