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超雄: 請用文明來面對兩地矛盾

張超雄 正言匯社社長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
《星島日報》 2012年2月8日

香港人大戰大陸人,正在社會的不同角落發生。具體真實的衝突,近日的傳媒幾乎每天都有報導。自從龍年開始,第一胎的龍仔竟然是父母雙方皆非港人(雙非)的孩子,而排第二的龍女,港人父母已打定主意,孩子要在未來十幾年與來港的內地人爭奪學位及其他社會資源,彷彿已為今年的本港對大陸之爭拉開了序幕戰。

「雙非」孕婦湧港,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在2001莊豐源䅁後,其實當時「雙非」出生只有620宗,佔整體出生率1.3%,及後不斷倍增,2003年開展CEPA自由行時已增至2070宗,佔整體出生率4.5%,政府無動於衷,至2006年暴增至16044宗,佔整體出生率24.4%!當時已出現本地孕婦得不到足夠產科服務的問題,立法會亦多番討論有關問題,強烈要求政府採取對策,我當時亦有要求政府停止公立醫院對「雙非」的服務,並限制他們在私院的數字。

可惜曾蔭權政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反而著醫管局在2007年提出向「非符合資格人士」徵收懲罰性的$39000及$48000分娩費,似乎要用經濟因素阻攔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結果只害得低收入的「單非」家庭受罪。曾蔭權還在2009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六大產業,打算把醫療變成新的經濟支柱之一。在經濟政策中門大開,自由行以及內地在一孩政策下超生的極高昂罰款情況下,香港成為內地超生的不二之選,2010年的「雙非」出生達32653宗,佔整體出生率的36.9%。假設每宗分娩平均消費6萬元,這已是一門每年近廿億元的大生意。特區政府果然能在三數年內成功將醫療服務產業化。至於這門產業誰是最大受益者,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但婦產科為主導的醫療產業,讓見錢開眼但享有慈善身份的私院、中介公司及醫生等瘋狂加收加價,卻帶來沉重的社會代價。這純以經濟利益作考慮的人口政策,立竿見影地讓香港人知道,大陸人來不但搶買豪宅、奢侈品、奶粉等,他們更佔據公私營婦產科,甚至以後的醫療、教育、房屋、福利等服務。這已不是D&G只許大陸遊客拍照、孔慶東隔空駡香港人狗、或大陸暴發戶財大氣粗的嘴臉、或有人在公眾地方大小便等不文明行為,而是貼身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下一代發展空間的問題。大陸人與香港人之間的矛盾,已到了一觸即發的危險警界線。

近星期,理工大學的民主牆上,也出現香港學生與大陸學生駡戰。有香港學生貼上一些看來是內地孕婦的海報,並指出港人要為他們每人作百萬元的補貼。另一張海報則更侮辱性:有一隻大肚子蝗蟲,被加上一個禁止符號。未幾大陸學生還撃,互相都用上一些仇恨和侮辱性的語言。我作為大學的一分子,感到震驚和心痛。學生會出了一份聲明,呼籲大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也很快被人塗鴉反駁,校方則至今默不作聲,未有任何回應。

中港兩地人的矛盾,究竟誰是罪魁禍首?當香港人大戰大陸人愈演愈烈,誰會受益?誰會受到傷害?我在美國生活十多年,曾任職於當地社會服務團體,為新移民爭取權益。在那裡,我們沒有分香港、大陸、台灣、甚至是越南來的華人。我們甚至沒有分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因為在主流社會眼中,我們都是亞裔美籍人士。大家在爭取權益的工作上合作無間,亦願意有時以亞裔人的身份自處於一個多元種族的西方社會。今天在香港,可能是同一批人,卻互相指駡,這是否因為利之所在,大家可以此刻合作,彼時卻撕裂對抗呢?

果如是,大家也應認清楚誰在控制這些利益,誰在這現況中發財得益,好讓自己的怒火,指向一些始作俑者,或一些應該負起責任的人或集團。香港人和內地人如何面對和解決目前的衝突,也是對兩地人民文明水平的考驗。當兩地政府不文明時,人民反而要帶領社會走一條文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