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大裁員,解散體育組,老牌節目《體育世界》壽終正寢,MyTV Super 體育台亦只做到下月15日。
傳媒向無綫行政總裁李寶安求證,他解釋道:「無綫電視在2014年播放世界盃期間,面對嚴重盜播情况,而近期亦留意到盜版侵權活動有增無減。」似曾相識乎?對,當年港產片盛極而衰,電影界人士也是歸咎於盜版問題。盜版侵權有影響,毋用懷疑,但電影業的既得利益者,在好景時不思進取,一味食老本,沒有用心栽培人才,趁機改良行業的制度和生態——例如重視劇本創作,不再單靠明星招徠——難道不是香港影壇衰落的重要原因?
TVB 也是一樣。它過去一直是香地電視業的龍頭,連年賺大錢,人才鼎盛而老本雄厚,為何沒居安思危,在本地主要競爭對手消失後便不思進取?在全球化年代,競爭本來就無處不在,無綫的高層怎麼如此沒有危機感,只懂得諗縮數,千方百計維持自身的壟斷地位,例如阻止旗下藝人亮相其他電視台,替出現在自己節目內的競爭者的咪牌打格仔,或度橋在頒獎禮插播吃炸雞賺廣告費,但對於科技革新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卻完全沒有先見之明和應對之策呢?
無綫在2017年的業績,純利大跌51.27%至2.44億元,公司溢利在過去幾年更持續減少,反映TVB管理層口中的轉型——要由一家地面電視廣播機構變身為在香港及海外擁有龐大網上分銷網絡的數碼企業——未達預期效果,有理由相信這些變革來得太遲,而且換湯不換藥,沒有結構性和根本性的創新,無法應對網絡電視崛起,觀眾群碎片化的顛覆現象。
和不少大企業一樣,管理層無能,生意欠佳致虧損,高層不單不用承擔責任,更趁機裁員(所謂結構重整) ,節省資源,從而證明自己有能力替公司轉危為機。這些所謂商業行為,在坊間一些股評人、經濟學者口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潛移默化之下,很多香港人習非成是,不懂得追究位高權重者失職的責任。多少盡心盡力的員工,飯碗不保,家庭經濟大受影響,只被理解為個人競爭力出問題。套用許文彪的一句話:「公平咩?」
但無綫的問題不止於此。無綫過去長期佔用寶貴的大氣電波資源,從而建立難以取代的地位,賺取龐大利潤。它絕非一般意義下的私人企業。它背負著和香港共榮共辱的文化使命和社會責任。它卻無視這一點,凡事只往錢看。今次解散體育組,其實是意味切斷一條重要的人才鏈,使本土體育事業的發展——在幕後製作的環節——失去培育新血的大量機會。更可惡的是,這並非第一次。幾年前兒童節目組也被連根拔起。不少藝人在訪問中都指出,無線對她/他們很薄情,聘用條件越來越苛刻,工作的穩定性得不到起碼的保障。試問如此短視的管理層,如何會替香港影視界培養得到優秀的新血呢?
作為市民,未必能(很快)改變現狀,但至少不要附和那些幫無能又無良的商人開脫的廉價理由。甚麼在商言商,甚麼「企業唯一責任是替股東賺錢」其實難聽過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