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市建局和城規會的見報率甚麼高,不單是在清拆利東街事件,在十二月中,他們公佈不少官塘重建的決定。這些是新方向,有多少會落實嗎?不知道。市建局和城規會發放資料的速度,確是一絶也。請問多少落實在政策上呢?
不知公眾是否知道,城規會靜靜地舉行觀塘市中心重建的法定諮詢,不只是市民,就連報紙的記者自己也弄不起這程序,也分不清甚麼申訴書是反對和贊,如︰香港經濟日報的東九龍地區報(21-12-07社區新聞)的記者指:「442份意見申述書中,絕大部分支持市建局的設計方案,只有9份反對」另一邊廂,太陽和東方日報(2007-12-15港聞)則說︰「其中三百八十份支持……..約六十份反對意見則不滿地標建築高度達二百八十米會破壞山脊線.....」以我所知部份入紙反對的團體和個人一定多於9份,所以約六十份反對意見的報導較接近真實,不止重要的訊息也有這樣大的混淆,還有諮詢時序。
香港經濟日報的東九龍地區報(21-12-07 社區新聞)的記者指:「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地積比率為7.5倍,城規會最終會否再要求市建局降低地積比率和樓宇高度,有待考慮公眾意見後決定;公眾可於明年1月4日前就申述意見作出回應。網址:http://www.info.gov.hk/tpb/pdf/Forms/comment_form.pdf」東方日報(2007-12-15港聞)則説︰「巿建局稍後會向城規會書面回應各項意見,城規會將有九個月時間考慮,有需要可要求巿建局再修訂計劃圖,然後再諮詢公眾,獲通過後再交行政會議審議。」前者,經濟日報認為諮詢還未完結,市民還可以遞交有關的申請,但東方日報則點出諮詢完結,現正等待城規會的回應。其實以我所知是,城規會會對反對意見作出聆訊,給予一個官方的答覆,而同時間其實市民可以繼續遞交申訴書。
這諮詢不但是神秘,神不知鬼不感下進行公眾諮詢,還是很煩,既麻煩又複雜,令我們的傳媒朋友也不得不「中招」,何況是市民。
如果城規會是「沈默」和「細密」,市建局一定是「多言」。
有趣的是原來對吹水成性的機構有微言,不止是居民、政黨和民間團體,建屏風、增強熱島效應,築起樓宇高度達280米(約七十層高)的商廈、樓宇地積比率過高,人口密度大增,大平台式建築、安置和賠償安排乏善足陳……….一系列的批評,市建局的官式答案已經「熟口熟面」。但特別的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邵逸夫爵士創辦)也質疑市建局的角色,指出市建局沒有回應實際問題,包括︰分階段重建和財務安排,也沒有讓大、小業主參與合作重建,剝削他們自行發展的權利。原來不止是市民,對富商而言,市建局也不討好。這個官既做不到對市民有利的事,連商家也得罪,你們的話是否太多呢?
一不離二,市建局又有新攪作。
早前,市建局發佈消息,可讓受官塘和其他區受重建影響的居民優先以市價購回重建後的住宅,作為修補社區網絡的方法,言猶在耳。現在又有新想法,是提供觀塘附近(藍田和油塘)的居屋單位,以十足市價認購。看看房委委員王坤怎樣說:「房委會委員王坤表示,反對油美苑部分單位以十足市價轉售予市建局,批評一方面對合資申請居屋人士不公平,另一方面居屋向來以資助房屋性質,售予在私人市場置業有困難人士,任何改變會被視為一項新的政策,可能會違反《房屋條例》,更會引來訴訟挑戰。」(經濟日報20/12/2007)市建局今次有點忘記自己是政府一份子,竟然向房委會下手,幫房委會一把──售樓,可惜他們不領情。請問如果想優先購回市中心單位的市民,又可否認購居屋呢?他們在未購回單位時,安置又怎麼樣呢?真是很難回答這實際的問題,而實情街坊說的是「樓換樓」啊!
沒有民主規劃,市民,甚至傳媒都只能道聽途說,不能參與,只有繼續聆聽消息。
我們有太多的消息,不少機會的會面,可是我們的話有多少影響政策推行呢?不論六十多份反對重建的建議書,還是給予同區居屋作安置,城規會和市建局的合作無間下,市民,包括︰商人的聲音都受滅聲。一紙官方回應,一個新的建議,淪為傳媒下的大戲,一個漂亮的秀(show),但面對複雜的規劃制度下,意見被變為零和遊戲,「反對或贊成」,再簡單地視為,重建和不重建,卻迴避問題核心,怎樣的分配權力去重建,民間可以提上千萬個的方案,但最佳的設計早已準備好,這真的是對話嗎?
太多的真情會面和深切慰問,我們要的是改變,一個重新的權力分配,民間/街坊也可以自主自己生活的社區。
市建局,你做得不錯,確實回應特首不斷給我們和香港「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