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要靠倫敦來吸引旅客的澳門

要靠倫敦來吸引旅客的澳門

金沙中國公布將會翻新金沙城中心並改造成以倫敦為主題的「澳門倫敦人」,這是繼威尼斯人和巴黎人之後,澳門再以歐洲城市為主題興建主題度假村。

講起倫敦,不少人會想起毛毛細雨、霧鎖河岸,倫敦的地鐵、公園、巴士、的士、博物館、舊區小街等等,已經出現在電影、電視、文學作品、照片、禮物上面很多很多次,即使大家從來未去過倫敦,也不難發現身邊總常見著一些「英倫風」、倫敦相關的物品。 例如英倫巴士、的士、紅色電話亭、地鐵Logo以及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各式圖樣等等。

不少未來過倫敦的朋友,對倫敦的印象,大多也是這些。刻板印象對於推廣一個城市來講,其實是一把雙面刃。一個城市已經形成固定而深入民心的形象,對於推動其旅遊、文化、商業等各範疇固然非常有利,舉個膚淺的例子,手信店裡,用紅色電話亭造型鐵罐包裝的曲奇,要比普通包裝的更好賣。甚至利用這些符號融入在設計中,已經會給顧客一種品味、品位的感覺。

另一個例子,將當地的地標融入電影,觀眾一看就會知道是在講哪個地方。007電影 《Skyfall》、《Spectre》的導演Sam Mendes就提到,為了滿足大家對倫敦的印象,在電影中,必須把倫敦拍得很倫敦才可以。這可體現在前者的地鐵追逐戰,以及後者的泰晤士河追逐戰上。《Spectre》最後以直升機墜毀在大笨鐘前的西敏橋,以及占士邦與女友開車在 Whitehall駛向大笨鐘方向作結。

其實以倫敦作為賣點,「澳門倫敦人」並非先例,新濠天地早在數年前開幕的「蘇濠 SOHO」,就是以倫敦SOHO區作靈感,開設多家餐廳,主打街頭風格、現場音樂、仿露天café,亦設有倫敦紅色電話亭擺設供遊人拍照留念。雖然內裡裝潢與真正的Soho區有很大出入,但不失為一個以倫敦作賣點的旅遊設施,可惜最後因多間食肆涉嫌無牌經營,被旅遊局勒令停業。

倫敦、巴黎、威尼斯,都是歐洲著名的旅遊目的地,也給世人帶來不少想像,其實這是一個城市軟實力的體現。

反觀澳門,四百年中西文化交匯,博彩業一枝獨秀,與拉斯維加斯等著名賭城可媲美。但澳門本身這個品牌,又能否吸引到遊客,能否為旅客帶來如威尼斯、巴黎、倫敦般的想像呢?答案當然是沒有。

澳門自賭權開放後急速發展,累積了大量財富,就像是一個暴發戶,人傻錢多,錢不知道往哪裡花才對,而另一方面,因為錢多,就會以為派錢是解決問題的良方。

單講旅遊地標,倫敦大家會想起大笨鐘、巴黎會想起巴黎鐵塔,澳門呢?澳門不乏景點、地標,但旅遊部門有否加強推廣,令大家一看到大三巴媽閣廟,就知道是澳門?我看沒有。反而現在不少人一看見威尼斯人,就會想起澳門。不知道這應該可喜還是可悲。

之前提到雙面刃的問題,是因為一旦外界人士形成了這種刻版印象,大家就只會知道這個形象,這個城市若要推廣它的另一面,就會相對困難。

澳門給旅客的印象,老實說就只有賭,甚麼中西文化交融四百年,澳門歷史城區等,其實你我都知道,並不是吸引大量旅客來澳門的原因。

形成賭城的印象,固然不是壞事,始終賭業是澳門的龍頭產業,越多人來澳賭博,博彩業收入越高。問題是我們的旅遊部門、文化部門如何經營澳門這個品牌的問題。

有朋友笑說,想感受歐洲氣息,或者影婚紗相的話,在澳門已經可以做到了。短短一條金光大道就有威尼斯、巴黎及倫敦的蹤影。

一個旅遊城市,要靠賣其他城市的概念來吸引旅客,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