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淺談台灣網紅政治現象

淺談台灣網紅政治現象

今次這篇文章,本來我是打算在去年台灣九合一大選前發表,但看來現在發表也不算遲。如果你有留意台灣的政治新聞,相信不難發現台灣政壇近年出現了一種「網紅(網絡紅人)政治現象」,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台北市長柯文哲於今年農曆除夕至初四期間,與網紅YouTube Channel合作拍攝影片,包括「眼球中央電視台」、「老天鵝娛樂」、「HowFun如何爽」和「千千進食中」。這不單止是宣傳手法那麼簡單,在去年九合一大選,無黨籍的YouTuber「呱吉」邱威傑(32萬訂閱)以11,786票(5.28%) 成功當選為台北市議會市議員,讓各大政黨不得不面對這鼓「網紅政治現象」。

電影《選戰偽術師》(Our Brand Is Crisis)有一句經典對白:「政治就是宣傳。」要打贏選舉,必須掌握當下灸手可熱的傳訊工具,而傳訊工具更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生活。在美國總統的選舉歷史中,「新媒體」一直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例如19世紀末的Stephen Cleveland靠的是報紙;30年代的Franklin Roosevelt靠的是電台;60年代的John Kennedy靠的是電視;2008年的Obama靠的是Facebook、Twitter等互聯網社交工具;Donald Trump靠的是Twitter、新興網媒和Content Farm。因此,新世代選舉靠的是網紅和「Facebook/Youtube直播」,也不是不可能。

「台灣網紅政治現象」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兩個面向:

第一,政治人物跟網紅合作拍攝影片,大部份內容不涉及政治,例如玩遊戲、烹飪等等。

第二,政治人物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拍片做直播,同樣,大部份內容都不涉及政治,例如介紹美食、分享生活軼事。

先談談第一個面向, 政治人物跟網紅合作拍攝影片,開創先河和數量最多的必定是台北市長柯文哲。2017年8月,第二十九屆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簡稱「世大運」)在台北舉行,柯文哲在當年7月下旬分別與9位YouTuber合作拍攝了9條影片,軟性推銷世大運,包括「蔡阿嘎」(423萬點擊率)、「阿滴英文」(121萬點擊率)、「上班不要看NSFW」(51萬點擊率)、「啾啾鞋」(58萬點擊率)、「走路痛WalkTone」(53萬點擊率)、「HowFun」(175萬點擊率)、「林辰 Buchi」(42萬點擊率)、「星期天」(57萬點擊率)、「冏星人」(30萬點擊率)。這些YouTuber平時都甚少提及政治,所以當時這些跨界別合作非常新鮮。執筆之時,以上9條影片合共獲得大約1,010萬點擊率,宣傳效果極為成功。

隨後,柯文哲「食過返尋味」,再與YouTuber合作推銷市政,例如於2018年7月與「Joeman」合作製作「台北興隆公宅開箱影片」介紹最新的公共住宅,而這位「Joeman」一直都是製作「商品開箱影片」,以幽默風格介紹政府市政,至今獲得116萬點擊率。

而最經典的影片當然是柯文哲於2018年7月與YouTube Channel「木曜4超玩」合作製作的「一日市長幕僚」影片, 至今已獲得1,316萬點擊率,更捧紅了「學姊」黃瀞瑩(時任台北市政府秘書處的媒體事務組組員)這位政壇新星。只有26歲的她現時已經躍升為市政府副發言人,更有傳2020年可能參選立法委員。

當網紅的觀看人數直逼傳統媒體,他們已經變成了小型電視台,其影響力不容忽視。更重要的是,與網紅合作可以讓政治人物突破同溫層,接觸到一些平時不關心政治甚至不觀看新聞的網民,開拓新的支持者。大部份網紅都是去政治化的人物,本身長期與一些去政治化的群眾建立了關係,是網絡社區的「莊腳」和「山頭」。網紅影片就像一個網絡聚會空間,政治人物每次出現在網紅的影片,就等於與「莊腳」及其支持者見面溝通。

例如,有一位人稱「館長」的網紅,不少政治人物都要相繼拜訪,一起錄影直播,包括柯文哲、高雄市長韓國瑜、民進黨新任主席卓榮泰、新北市市長侯友宜等等,其中訪問柯文哲的Facebook直播影片,點擊率達190萬,十分誇張。

柯文哲團隊是刻意經營「網紅政治」策略的佼佼者,他們曾於2018年邀請了一大班YouTuber跟柯文哲吃飯,歡迎他們拍影片上載到自己的YouTuber Channel,進行大規模的軟銷,不斷將柯文哲塑造成一個「有趣」、「好玩」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吸引大批年輕人支持。如果他要在2020選總統,網紅必定是他遍佈全國的「莊腳」。

網紅政治現象的第二個面向是,政治人物紛紛學做網紅,拍片做直播,內容大多數是非政治性甚至「扮萌」,像綜藝節目,希望軟性推銷自己,突破同溫層。以下是一些例子:

台中市前市長林佳龍在敗選後拿著毛公仔「賣萌」與網民聊天。

台北立委補選候選人「白色力量」陳思宇直播介紹夜市美食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和秘書長羅文嘉進行Switch遊戲《Overcooked》比賽。

面向二所講的政治人物扮網紅進行軟性推銷,往往適得其反,因為他們大部份都表現得不太自然,而觀眾大多數都是訂閱了頻道或讚好了Facebook專頁的支持者,只是繼續圍爐取暖,比較成功的只有柯文哲,以及本身是YouTuber的「呱吉」邱威傑。

「網紅政治」給政治人物最大的好處是突破同溫層,網紅既是傳媒,也是網絡社區的「莊腳」,能幫助政治人物開拓新的票源。如果「政治人物直接扮網紅」的軟銷手法突破不了同溫層,反而會給人「不務正業」的壞印象。因此,我認為第一個面向「跟網紅合作」是可取的發展方向,但第二個面向「政治人物直接扮網紅」則未必人人適合,作用亦不大。

究竟這鼓「網紅政治」熱潮會否傳來香港?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