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日本記者俱樂部在記者招待會前叫我寫一些給日本人的說話,我寫了:「希望將來香港、日本,也能擁有真正的民主」。
在反送中的戰役中,國際社會的壓力相當關鍵,特別是送中條例同樣影響在港外國人的人權、自由和人身安全,亦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同政府大有理由和身位關注。當我上星期日遊行後趕到機場匆匆check-in的時候,還沒有想像到,遊行人數會破紀錄、警察會暴力鎮壓和開槍、林鄭會成為跛腳鴨、有朋友為此犧牲明志。
沒想到,百萬人上街加上警察的暴力鎮壓,令日本社會對香港的情況特別關注,#香港加油 在數日間成為不少日本人學會的新詞彙!這趟來東京,帶著複雜的心情在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記招,連日來接受近20個媒體專訪、到了三間大學(東京大學、法政大學、明治大學)演講/和同學交流,及與四位國會議員見面。
日本政界:由一知半解到跨黨派要求政府回應
1. 今次到日本,主要希望引起日本社會對香港的關注,呼籲政界和政府就送中條例發聲。所以我在每一個訪問中,都強調日本政界應該關注香港的情況,亦應為了國民的生命安全,公開表明立場。
2. 隨着香港的形勢起了變化,日本民眾對條例的態度亦有明顯改變。起初不少媒體和日本市民都抱着一種「外人」的心態,未必很明白條例對他們的影響;但自從百萬人上街後,日本媒體的輿論漸漸轉向。開始有新聞節目主持人、評論人等等提到一個關鍵問題:當歐美大國和歐盟都公開反對條例,為何與香港有緊密經濟關係的亞洲大國日本,竟然沒有提出過任何意見?不單是日本親在野黨的媒體,就連相當親自民黨的《產經新聞》也提出類似觀點。
3. 我相信,社會的輿論壓力是令日本官員改變態度的關鍵原因之一。6月5日,眾議院的外務委員會上曾有議員詢問外相河野太郎對送中條例的態度。當時河野只作出極官腔的回應,認為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和高度獨立的司法制度,逃犯條例並非日本政府要公開表達意見的議題;6月9日大遊行翌日,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被問到遊行時也僅以「日本政府會關注」作回應。
4. 不過,當香港警方在12日開槍後,外相河野太郎以「香港人的朋友」名義在個人Twitter發文,呼籲港府以和平對話方式處理爭議,使香港的自由得以維持。措辭雖不如歐美國家般直接和強烈,但日本的關注明顯有所加強。
5. 這次有幸與四位日本國會議員會面,他們特別關注修訂對日本國民和企業的影響,席間更提出國會議會聯署和聯合記招的建議,加強向北京和港府施壓。這些意料之外的成果當然不是偶然。十天後,全球關注的國際貿易事務和外交爭議將會聚焦在大阪舉行的G20峰會。日本政府自然要謹慎處理每個議題。
6. 的確,日本相當重視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這亦是自民黨能否持續得到商界支持的重要因素。但總括而言,日本向來甚少回應國外事務(即使是人權議題),這次算是個不錯的突破。期望日本政界未來繼續關注香港的政治狀況。
日本市民:嘗試擺脫政治冷感
7. 訪日行程另一重點是6月12日到明治大學作演講。活動開始前,200人的演講廳已爆滿,有不少學生未能進入會場,只能站在外面聽。也有一班香港留學生到場支持,令我十分感動。
8. 演講期間,傳來警方在金鐘開槍的消息,會場內的朋友跟香港人一同擔憂起來。我當刻心裡焦急,只想立刻買機票回港聲援,與大家作戰。後來在東京發起的涉谷集會,和昨天的快閃行動,許多來聽演講的日本和香港朋友都有參加。即使身在海外,仍有不少朋友充滿熱誠,時刻關注香港的情況,隨時準備在遠方聲援香港。
9. 過去與日本學界和社運的朋友聯絡,均認為日本人對政治冷漠,動員普遍困難。在日本,談政治的人很多時候會被視為怪人,遊行示威在很多人眼中只是「為他人添麻煩」的事。但反送中運動,喚醒不少日本人關心國際時事,更成了他們重新思考日本政治與民主主義的契機。
10. 其實香港人為反送中運動所付出的血汗,不單出現在國際傳媒鎂光燈下,更默默地改變不同社會的政治和文化面貌。期望將來,除了英美等歐美國家,日本也能成為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重要地方。大家一定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