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臺灣人看反送中 1】舞台表演視覺工作者:沒有英雄、阻止犧牲的一場社會運動

【臺灣人看反送中 1】舞台表演視覺工作者:沒有英雄、阻止犧牲的一場社會運動

三一八運動的公民論壇(攝/ VivChou)

(獨媒特約報導)6月9日百萬人遊行之後,臺灣開始廣泛關注香港反送中運動,其後發展的612事件,616二百萬零一人遊行,71立法會佔領及各社區遊行,當中的運動形式,Be water 的行動力,充滿人性的舉動,勇敢堅定的意志,都令臺灣人一次又一次感到驚訝、感動,不期然地為香港打氣,「撐香港,反送中」。

臺灣舞台表演視覺工作者 Viv Chou 從太陽花運動後,經網絡媒體緊貼關注香港的社運發展。7月1日香港示威者佔領立法會,數名欲堅守到底的「死士」被示威者帶離之後,她於 Facebook 發表文章提道:

對我來說,真正改變世界的不是多嚴謹的制度、不是又有多少人上街示威,而可能會是這看似微小的一刻。
 
一場沒有人會放棄另一個人的社會運動,一場真正會把每個人當人看,去愛、去挽救⋯⋯
 
只有當你抵死不放棄也要成功救下一個人的時候,才有那麼一絲可能性,能去改變這個絕望的社會。

臺商擔心惡法紛紛撤退 香港入境自由度下降

進行採訪的時候,香港剛結束西九龍集會,反送中運動的新聞以海量計算,幾乎每天都有新變化,但 Viv 都能緊貼最新資訊。她指出部分臺灣媒體及政黨早於三月已發表反送中相關報導,當時的論調主要為引渡範圍含經濟犯罪恐將對商人造成衝擊:包括臺商。

「我們都清楚知道,其實香港是全亞洲最大的轉運站,你們那邊的飛機航班是全亞洲最多,所以從商的人也都知道,之後有可能扣在香港機場被帶到中國本地區。我不知道其他國家,但我知道臺商的確在逃亡。有些廠商已經徹底從中國全面撤退,全面轉移到越南或柬埔寨。」她說。

雖然當初臺灣社會主要論述是對臺商的影響,但 Viv 認為有海外工作需求的臺灣人都十分關注逃犯條例修訂;尤其常常出入香港或中國的工作者。她又說,太陽花運動之後,臺灣學運的大台不少已被列進「香港入境黑名單」,但越來越來多「小人物」也開始出現在黑名單上,如:談論社會議題的Youtuber,或只是在網絡發表過政治文章的普通人。

她指出黑名單上的人「一開始是很遙遠的臺灣人,像是李明哲。接下來是臉書朋友的朋友,忽然下一次就是你實際認識的友人,可以察覺黑名單的範圍似乎越來越廣」。

「大家都感受到黑名單的存在,以前沒有這麼明顯。」

沒有英雄的運動 臺灣人重新反思社運模式

「我覺得反送中給我很大的剌激,比如拆大台。之前大家都有一點期待會有英雄出現來拯救自己,但這次是真的可以看到,沒有政治明星,沒有救世主,每個人仍然可以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向同樣的方向前進。」這是反送中令她意會到的事。

「臺灣的社運其實很依賴政治領袖。」她有點像訴苦地說,然後開始細說臺灣的社運變化。

1980年代後期,臺灣準備解嚴,當時社運平台主要是地方居民成立的自救會。那時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例如他的農地要被徵收了,受到不公平待遇,這個地方的自救會便開始串聯到其他地方的自救會,再進一步串聯到NGO、NPO 或學校,集合力量針對特定議題作出行動,讓社會大眾關注,與當權者抗爭。

這樣的模式到2013年洪仲丘事件開始轉變。洪仲丘當兵駐守時疑似遭到虐待,被關在禁閉室裡面中暑身亡。之後PTT鄉民在網絡上發起一連串抗爭行動為他討回公道。這是第一次出現自救會模式以外的大型抗爭事件,而且在網絡上自發。他們的運動給人印象是守規矩,乾淨,團結,部分參與者會強調該運動很有公民素質,跟以前的社運不一樣。

2014年太陽花運動,這兩條不同的社運路線結合。傳統的社運路線,具備明顯的行動模式,在各方組織支援下,學生抗爭者衝進去立法院。另外立法院外則是百花齊放,透過網絡集結號召,發展出加設醫療站、醫療通道、公民論壇和小教室,讓學者與抗爭者講述現在的狀況。

「那時候服貿協議對各行各業的規條只是copy and paste,根本沒有意識到要根據各行各業的內容作出調整,連想都不想就通過,還說要馬上執行,當然會引發反彈。」她回想起來還是有點生氣。

photo 2
服貿協議草案(攝/ VivChou)

「那時候民眾討論怎樣可以把黑箱程序打開,怎樣可以追求公民參與。公民參與是指, 我們已經知道投票是不夠,上街是不夠, 然後呢?如果今天我想要當個積極的公民,是不是能夠完全了解議題?有沒有辦法可以純粹地以公民身分了解國家機構?」她說這是太陽花運動期間民眾討論的重點。當時運動期間,臺灣知名的線上社群g0v零時政府,積極彙整各樣資訊,如:八台直播平台,「hackfoldr 抗爭資訊平台」。

photo 3
三一八運動(攝/ VivChou)

「g0v 成立的初衷是『開放政府資料讓政府透明,人民更容易做主』,有呼應到當時對於公民參與的期待,後來許多網絡討論都是朝著「開放政治」的方向走,期望能讓市民看見協商過程和相關資訊。

「那時候柯文哲的參選政策都以這個概念為主。」她覺得太陽花運動力量間接推使柯文哲於2014年當選臺北市市長。而且,太陽花運動是臺灣新舊社運模式第一次的匯流,造成政黨輪替,「體制內的轉變有了,體制外的社會運動是否也要做一次轉型?但應該怎麼轉呢?」

反送中「沒有大台」的模式給予他們很大的刺激。

一個都不能少 社會運動中生命的重量

「當我看到衝進立法會當天,大家撤到一半的時候決定全部衝回去把那些死守的人士帶出來,還發道歉文說違反了他們個人意願,這當下我是很感動的。」

曾參與「大埔事件」的她看到示威者的舉動,覺得他們阻止了一個運動傷害的發生。

她重覆好幾遍,「臺灣的運動一直不缺乏這種事情 (人命犧牲)。」

她指出臺灣社運時常以個人犧牲來達到一些訴求,而行動升級就意味著可能會是更嚴重的犧牲。「從一開始絕食,然後一個人跳軌,再一堆人臥軌,爬到公路上的ETC收費門架,越來越危險,最後就發生真正的自殺。這似乎是個難解的惡性循環:像下調味料,大家口味越吃越重。你發現你不下調味的話,真的沒有人要關注。」

2010年苗栗縣政府強制徵收農地,但農民所得到的土地賠償不是優良農地,可能是電塔旁邊的廢地,收購金額也遠低於市價。農民不願意被徵收,因此引發「大埔事件」,也是 Viv 比較積極參與的社運。她在這段期間格外關注其中一個遷拆戶 — 張藥房。

photo 4
反對土地不當徵收集會(攝/ VivChou)

2013年7月,當時苗栗縣政府趁張藥房老闆張大哥北上前往抗爭時,以「天賜良機」為由強拆掉他的房子。不僅將張家的所有物載到遠方各處扔棄,還淋上臭水溝泥使物品毀損嚴重,再向張家索取24萬的搬遷費。

事後, Viv 在網絡上發起拾物行動,徵募志工到現場撿回這些物品。也因該事件過於不合理,不僅引發各界關注,也將該議題再次推向高峰。

事情持續擾攘一段時間,有一天張大哥忽然對 Viv 說:「沒有人相信我,但我知道,我的家要被7-11搶走......」Viv 聽不明白這段話的意思,但明顯察覺他的精神狀態有異狀,而且很嚴重。她馬上跟農陣說希望能找心理諮商,因為她覺得他已經到極限了。最後,還沒找到專業人士處理張大哥的情緒,自殺就發生了。

「這時候,我才發現社會運動給他帶來極大的壓力,我們把被害者推到大量的鎂光燈之下,他有沒有可能可以快速接受這些變化?並且是在一個他已經失去所有的狀態下,來去面對很多的未知,例如:媒體,地方官員甚至是總統,然後回到家裡還有一堆不認識的人。」Viv 激動地說,她覺得社會運動是張大哥自殺的催化劑。

Photo 6
被拆的張藥房物品(攝/ VivChou)

她反思:「這讓我深刻思考:社會運動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幫助某個人,那為什麼要以他的生命來成就這個社會前進?我不會責怪張大哥做這個決定,他受的壓力已經夠多,但就社會運動而言,參與者也好甚至是號召者,那時候我深刻覺得這是徹頭徹尾的一次失敗。」

photo 7
大埔事件抗爭集會(攝/ VivChou)

「如果我們只能想出犧牲生命才可以達成某種目的,那這只會號召出更多的犧牲者。所以我才認為香港做到臺灣做不到的事。」她說。

「那些香港立法會年輕人成功阻止了這一場運動走上這個黑色路線。」另外她也覺得很感動的是,香港人自發上街搜尋自殺人士的舉動,「你們真的很努力,很積極地阻止那些事發生」。

「如果習慣死亡的感覺,覺得人命再也不重要,這是極度可怕的。因為這已不是來自政府的不重視,而是根於社會的不重視。」她覺得當社會大眾都不再重視生命的重量,這個亡國感比任何時候都來得清晰,所以她羨慕反送中運動期間,民間很快出現情緒支援,「如果當初有這些東西就好了,好需要,那些防自殺專線都被打爆了。」她苦笑著。

她覺得這場運動不單只在阻擋惡法,更多的是如何讓更多人不放棄,願意一起為未來爭取應有的尊嚴生活與自由。「我覺得這樣才能夠真的結束大家內心的焦慮感,即使香港有一天必然會回歸,但此刻要先活著才能讓香港不消失啊。」她是這樣認為的。

後太陽花與後雨傘各走不同 反送中刺激臺灣人思考新的方向

2014年臺港兩場學運的發展截然不同,臺灣政府顧慮選票,不敢動核心領袖,但香港政府反而抓學運的重要人物。

「但打人的警察還是找不到。」她補充。

此刻的反送中運動,林鄭讓民眾「we connect」,民眾力量一直上升。「但臺灣在太陽花之後,除了政黨輪替,並沒有帶來特別的改變。」太陽花運動後一段時間,非兩岸議題的社運開始走向低潮,有時甚至是連討論都很難,因為沒有人理會。

「蔡英文政府收了很多社運的大台走進體制內,如:g0v的唐鳳、著名的環保律師詹順貴、農陣的核心人物蔡培慧。」她指出社運的核心人物被政府全面性吸收,令社運組織一時之間交接不及,「臺灣的大台全部被拆走了,而且不是我們主動拆,是政府」。

「臺灣好像過了一段很好的過程,我們的民主意識應該要提升,好像我們應該更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或是明白應該去追尋什麼東西,但發現沒有這種事。」她又苦笑了。

Viv 認為雖然臺灣社會還沒去到「被消失」的程度,但在九合一選舉時、臺灣針對社會議題進行公投,結果所謂的倡議派大敗之後,明顯感受到保守派的反撲。加上保守派媒體近年積極介入網絡並且蓬勃發展,被收購的帳號又越來越多,資訊越來越混亂的情況下,凝聚社會意識更加困難。

「也許香港將會成為臺灣一個很好的對照。」她說:「我們似乎走在很光輝的道路上,但卻並未替社會運動帶來很好的轉變。你們的過程雖然看起來有些絕望,可是卻能從這麼糟糕的過程中,走出一個我們前所未見的方向。」

「香港人的勇氣,很直接地給臺灣人很大的衝擊與反省。我們應該還可以再做些什麼,來改變此刻停滯不前的現狀。」這一次香港反送中所帶來的反思,可能是繼張大哥之後,引發她重新找到社會運動意義的契機。

記者:彭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