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長的台灣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最近應龍應台之邀「回家」發表演講,暢談他的文化觀。這位全球手提電腦大王,既會做生意又重視文化,實在是港人的光榮。其實,像林百里這樣的「儒商」,在台灣有不少,為什麼會這樣呢?也許林百里在演講中說得對,台灣政府重視文化發展,社會文化底蘊深厚,但香港從來就是拜金及速食的社會。期盼近年開始的文化風能改變香港的風氣,能促使香港更多的企業家及富豪重視文化,乃港人之福。
林百里,現年五十六歲,上海出生,在香港成長,中學畢業於國民黨背景的德明中學,後來赴台灣就讀台灣大學電機系,大學時期就與同學溫世仁(英業達集團創辦人,已於○三年去世)在實驗室做出全台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畢業後就在台灣富商三德建設高氏家族的其中一名成員高琮富的資助下,與溫世仁、葉國一、梁次震(亦是香港僑生)一起創辦「三愛電子」。
珍惜故人情誼
後來由於高琮富決定將主力放在音響開發上,林百里等人相繼離開,林百里與溫世仁在桃園望族許潮英協助下,成立了金寶電子。幾年後彼此再分道揚鑣,林百里與梁次震成立廣達電腦,溫世仁與葉國一創辦英業達。儘管後來彼此在商場上成了競爭者,但並沒有同行如敵國的情況出現,英業達在廣達最需要資金時還慷慨相助。
三年前的年四月廿一日,已經結束營業十八年的的三愛電子的招牌重現在一家酒店的宴會廳中,因為這一天是林百里主催的三愛OB(Old Bone)會成立的日子,離台十八年的高琮富也出席,大家相擁憶舊,無限感慨在心頭。感性的林百里表示:「如果沒有三愛,我不會有今天,也許,我只是在香港的一個小工程師而已。」(見二○○二年四月台灣《商業周刊》)
廣達電腦是全球最大的手提電腦廠,林百里今天的身家千億台幣,但他時刻飲水思源,即使身處弱肉強食的商業世界,他仍然保有一股赤子之心,而他愛收藏張大千畫作,估計花了數以十億台幣搜購,是藝術圈中人所熟知的。此外,他也成立基金會資助藝文項目。
林百里在香港演講時說:「政治是一時的,經濟是長期的,文化是永遠的。」而他的好夥伴溫世仁,熱愛文化之情更甚,他認為科技只是手段,不是目標,人文才是目標。他與漫畫家蔡志忠成立「明日工作室」,給新作家發表的機會,自己也寫了幾十本書,內容關於未來趨勢、經濟分析、經商之道等。他也耗巨資準備以網絡科技等新科技,在大陸的偏遠地區搞教育。馬來西亞檳城州的台灣僑校,當年也由英業達創辦,成為全球第一所供台商子女就讀的學校。當年各大台商在台灣的大學校園招募畢業僑生人才,英業達最關心的居然是有沒有人願意到台灣僑校教書。
經商不忘文化
林百里、溫世仁這類經商不忘文化,並且文化理想高於經商理想,且仍保赤子之心的「儒商」,在台灣仍有許多,他們賺的錢也許不是很多,但對文化事業慷慨解囊,例如在十五年前開設誠品書店的吳清友(原本經營代理廚房設備等行業)。但近數十年在香港及中國大陸這類企業家似乎比較少見(所幸近半年來拜西九龍之賜,香港情況有所改善),有的只是捐捐錢作慈善這類層次較低的善舉(此處並無對香港的善長仁翁不敬或漠視之意),這也許這與台灣仍保有許多較純樸的傳統文化思想及較濃郁的文化氛圍有關,也與台灣的人情味較重有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得以成為電子大國,與不少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老一輩企業家有莫大的關係,這除了愛才、惜才之外,也是人情味的表現。從許多例子可知,這些企業家對電子完全是外行,甚至根本沒想過是否會賺錢,就給一筆錢那些年輕人去「玩」電子廠。在當年創業投資(或謂風險投資)仍未盛行的時代,若沒有許多企業界前輩的支持,台灣的電子業也難以壯大。
台灣充滿人情味的經濟發展史,是一幕幕令人感動的勵志劇,也是值得港人參考的方向。
蕭 雅
信報財經新聞
200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