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了很多之前不見有關心環保的人,突然關心起環保起來,但當你看到他們硬要扭曲事實地把膠袋稅扣上"好心做壞事"的帽子,交出來的所謂理據卻不值一駁,而且巧合地,他們很多都是之前批鬥環保人士為環保紅衛兵的市場原教旨,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們不過是在扮關心環保地玩民粹主義,反對不合他們心意的政策罷了。
今日王弼和何民傑的文章也不例外。
王、何說:
/美國前總統列根有一句名言:「政府往往不能夠解決問題,因為政府就是問題的本身」。/
結果列根開創了美國國債暴增的時代。為現在的金融海嘯種下遠因。政府是問題,民粹的政客鼓吹人民不用負責,減少稅項去討好人民,取得選票,結果令國家借債度日,則更是問題。
王、何說:
/愛地球及善用資源是現代人恪守的環保信念。但要實踐這些信念,必須從人們的心底裏出發,心悅誠服的為大自然設想,而不是單靠政府的強制暴力立一條法,就能夠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慣。/
香港自80年代起就有投放資源在教育市民環保上,但是,香港在近30年並沒有因此而環保了多少。
簡單地用囚徒理論就能看出,問題的根源不是教不教育,而是在沒有一個讓社會所有成員一起行動的法例下,個人就算如何環保,也是成效有限。
王、何說:
/香港人真的不環保嗎?我們收集超市膠袋作循環之用和最後把它成為垃圾袋,是環保得叫外國人發笑的。/
那香港人每人每日平均用三個膠袋,又如何解釋?
王、何說:
/有超市在七.七大限前,已經免費派送八十萬個不織布袋,每個袋的塑膠原料是傳統膠袋的三十多倍,還有其他更多的材料,而且永不分解;有調查指出,近月超市湧現預製膠袋包裝,增幅達三成,而且又厚又大,密封袋口,用完即棄,估計一年將浪費三十億個膠袋;還有便利店索性將膠袋改成無手抽設計,一樣照派如儀;甚至有老牌百貨公司全線改派紙袋,而紙袋較膠袋須耗用五十倍能源製造……。/
以指鹿為馬來製造恐慌,以欺騙民眾來鼓動民粹主義。
1.
超市在這三個月後,還會不會繼續這樣派不織布袋?還有,就算是這樣派,和估計減少了的膠袋(10億個),依然有極大距離。
2.
王、何老作出來的三十億個膠袋,是基於以下假設:
/假設全港二千個零售點每日賣二百件預先以膠袋包裝的貨品,每年將會浪費二十九億個此類厚膠袋,比環保署估計實施膠袋稅後,可節省二十億個膠袋還要多九億個。/
但是,
全港二千個零售點包括便利店,這些便利店會有多少商品有預製膠袋?
便利店賣的大多數都是即時吃喝使用的東西,多了個膠袋的東西,有誰會買?
7-Eleven 在二零零八年六月底,店舖的數目已超越八百間、香港OK便利店現時超過280家分店。
真的會有預製膠袋的,多是超市產品,先不論一間超市一天可以"賣二百件預先以膠袋包裝的貨品"是否脫離現實,但是百佳惠康加起來才不過約450間,算上其他超市,應該不過600吧?
我個人觀察,一個超市有預先以膠袋包裝的貨品,約有八件,就算用上一個不合理地高的假設數字,每款每日賣20件,當作一日會賣出200件這樣的東西,而現在一個超市一日派出的膠袋過千甚至過萬,那到底是
一年將浪費三十億個膠袋?
還是
民粹反環保份子扭曲事實,製造恐慌去抹黑不合自己立場的政策?
為了死拗和作數,就甚麼基本事實都不顧,不斷地老作了。
3.
改派紙袋的會有多少?就算如何誇大紙袋所消耗的能源,如果紙袋使用只增加了幾萬個,還是遠遠比不上減少了的膠袋。
這種民粹鼓動的方式,所用的正是把任何微小的壞處無限放大,只是不斷地誇大這些壞處,卻絕口不提好處,不把好處和壞處放在一起比較,從而偽造出壞處比好處多的形象。
王、何說:
/莫以為這是意想不到的惡果,其實早在2005年,政府曾經委托顧問公司做實施膠袋稅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研究了世界各地實施膠袋稅的經驗,配合香港的特殊生活環境,得出的結論是不值得在香港推行膠袋稅。但奇怪的是,邱騰華對這份報告近乎隻字不提,甚至連報告的中文版本也欠奉,難道不喜歡的顧問報告就可以當沒有做過?/
這個籍口用了三次了。
http://www.epd.gov.hk/epd/tc_chi/environmentinhk/waste/prob_solutions/fi...
報告在此。報告說的是有了膠袋稅後,人們部份地轉而使用紙袋,而紙袋重於膠袋,才會出現垃圾重量可能增加的情況,但紙袋是可生物降解的,王、何卻斷章取義說"結論是不值得在香港推行膠袋稅"。
還有,該報告的結論是"從減少送到堆填區垃圾的角度來說,膠袋稅的作用不大,因為膠袋只佔香港垃圾的2%",它評估的只是膠袋稅對香港的直接環境影響,而不是對環境的整體影響。
王、何說:
/事實上,不少國家在實施膠袋稅後都和香港一樣出現不少惡果。例如愛爾蘭就因膠袋稅而增加近十倍的垃圾膠袋量,塑膠用量並無實質減少。台灣、丹麥也出現膠袋用量反彈的情況,蘇格蘭和澳洲甚至因此叫停膠袋稅,而香港卻因邱騰華力主推行膠袋稅,引發連串環保災難。/
要說幾個謊,真的很容易,但要証明或否証,就真的很浪費時間。
1.愛爾蘭
某民粹組織經常性地扭曲事實,例如說愛爾蘭在有膠袋稅後,垃圾袋的使用增加十倍,"所以"抵消了膠袋稅所減少的膠袋,所以"膠袋稅好心做壞事"。
但地球之友已經把他們的籍口駁得清清楚楚:
明報: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認為,這(零售商增加預先包裝)可能是商戶對徵費的過度反應,因擔心貨品銷量下降而以此「綑綁式」銷售吸引消費者。但她指愛爾蘭初期實施膠袋稅時,社會曾以垃圾袋增加七成指計劃失敗,但考究其基數後,發現垃圾袋只增加7萬多個,總膠袋量卻每年減少11億個,「首3個月還是適應期,要看半年至9個月的膠袋總數及預先包裝膠袋的數字,才能衡量膠袋稅是否有效」。
2.台灣、丹麥也出現膠袋用量反彈的情況
http://www.mba.yuntech.edu.tw/teachers/yuhy/casestudy/92/92%E9%99%90%E7%...
事實:台灣膠袋的生產量下降了。
http://www.epd.gov.hk/epd/tc_chi/news_events/legco/files/OverseasExperie...
目前丹麥對膠袋的徵費率為每公斤22 丹麥克朗( 港幣27.5元) , 所得收入會作為庫房的一般收入。實施徵費後, 膠袋的使用量據報下降約60%,但由於現行稅率在一九九八年以後一直維持不變, 故膠袋用量有所回升。
也就是說,丹麥的回升是因為政府沒有按通脹調整。
3.
蘇格蘭和澳洲甚至因此叫停膠袋稅
不是"<王何偽造出來的理由>,因此叫停膠袋稅",而是因為像王何這樣的民粹主義者的反對。
王、何說:
/說到底,香港盛行的「法律實證論」觀需要全面檢討,近年但凡有任何社會問題,官僚政客最便利的反應就是要求立法,立法規管停車熄匙、立法規管開車入市區等等,視法律為統治人民工具的聲音不絕於耳。/
說到底,香港盛行的「市場原教旨」觀需要全面檢討,近年但凡有任何社會問題,民粹政客最便利的反應就是要求政府不要管,視市場為統治人民工具的聲音不絕於耳。
背誦意識形態,而非討論。
王、何說:
/若法律是用以限制人民的生活,對人民的自由諸多箝制,是為「濫用」。如今,邱騰華以推出膠袋稅來強制人民實行官方所謂的「環保」,其對法律之濫用,可謂破壞了本港一直引以為傲的法治精神。/
那我們不如撤銷殺人有罪的法律吧,用王、何的標準,這法律也是"對人民的自由諸多箝制",所以是「濫用」了。
為了扭曲事實,就亂解法治。
王、何說:
/如此,膠袋稅隨時變相為政治日後銷售稅的「先頭部隊」/
滑坡謬誤:嘗試把香港人最反對的消費稅和膠袋稅扣在一起,利用人們反消費稅的恐懼去反膠袋稅。
--------------------------------------------------------------------------------
另附:
令人失望的信報社論
失望的是,信報寫出了這樣的社論,雖然不敢明說反對膠袋稅,但行文多是偏幫反對膠袋稅一方。
社論說:
/據「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會」提交的一份意見書指出,徵收膠袋稅不但對減廢和保護環境工作沒有正面幫助,而且動用的行政費用遠超過環保成效/
問題是他用甚麼標準來衡量環保成效?
如果我用政府的醫院賺不了錢,要政府年年出錢為理由,說公共醫療系統動用的行政費用遠超過醫療成效,有誰會信?
問題的根源就是用甚麼方法去評估環保成效?
社論說:
/澳洲隨地亂拋的垃圾中膠袋數目只佔少於百分之二,而佔堆填區的廢物量則更低至僅百分之〇點二。/
亂過馬路的人佔的比重僅百分之〇點二,所以我們不用懲罰亂過馬路的人了!
這是理由嗎?
除非我們看到有很強的証據說明這政策的成效和開支相差太遠,否則"善少而不為"並不是一個好理由。
雖然這樣說很陰謀論,但是,全球最反對環保,保護自己國內溫室氣體排放的企業的國家,就是美國和澳洲。
社論說:
/除此之外,報告提出禁絕超市膠袋可能會導致更多人使用更大及更重的垃圾袋,與政府致力減廢的目標背道而馳。/
根據香港地球之友從愛爾蘭環保局取得的最新數據,收費計畫落實後,膠袋棄置量由原來的十二億個,銳減九成至九千萬個,即人均年丟棄量一下子由三百二十八個,大幅減至二十一個。棄置量隨後即使回升至○八年的二十七個,但整體減量仍高達十億個。相對而言,其間垃圾袋的用量縱使增加了七成七,但其實質的垃圾袋用量,只佔省下十億個膠袋量的百分之七,兩者相去甚遠。硬把這兩組基數不同的數據作比較,若果不是沒有做好功課,便是故意混淆視聽。
社論說:
/德國的研究機構GVM在二○○四年則發表一項研究,力陳禁用膠袋後改用其他包裝物料,其產生的廢物數量、體積、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量和運輸物流等的成本會相應大增,對環境影響更大。/
http://www.legco.gov.hk/yr06-07/chinese/panels/ea/papers/ea0528cb1-1764-...
那報告說的是without plastic,但現實上遠遠不是那麼非此即彼的,目標為甚麼不能是盡量減少使用膠袋,而是"要環保,就要禁用膠袋,禁用膠袋不環保,所以減少使用膠袋也是不對"?
這次膠袋稅的目標也不是禁用膠袋,而是減少使用膠袋罷了。
社論說:
/ 愛爾蘭在二○○二年實施膠袋稅,雖然購物膠袋減少了九成,但垃圾袋的用量卻大幅增加;自政策實施之後,愛爾蘭整體塑膠用量大升了百分之三十(○四年比○三年),而措施實行之後,該國入口膠袋也大升百分之十九(○五年比○四年),可見徵收膠袋稅對環保毫無幫助,純屬虛晃一招。台灣亦如是,徵膠袋稅之後三年多的時間,塑膠袋用量由實施前每年約五千七百九十多噸,暴增一倍以上!/
1.愛爾蘭
某民粹組織經常性地扭曲事實,例如說愛爾蘭在有膠袋稅後,垃圾袋的使用增加十倍,"所以"抵消了膠袋稅所減少的膠袋,所以"膠袋稅好心做壞事"。
但地球之友已經把他們的籍口駁得清清楚楚:
明報: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認為,這(零售商增加預先包裝)可能是商戶對徵費的過度反應,因擔心貨品銷量下降而以此「綑綁式」銷售吸引消費者。但她指愛爾蘭初期實施膠袋稅時,社會曾以垃圾袋增加七成指計劃失敗,但考究其基數後,發現垃圾袋只增加7萬多個,總膠袋量卻每年減少11億個,「首3個月還是適應期,要看半年至9個月的膠袋總數及預先包裝膠袋的數字,才能衡量膠袋稅是否有效」。
2.台灣
http://www.mba.yuntech.edu.tw/teachers/yuhy/casestudy/92/92%E9%99%90%E7%...
事實:台灣膠袋的生產量下降了。
社論說:
/出自塑料商會的報告,難免令人覺得有所偏差,但環保政策思慮不周,的確會有弄巧反拙的後果,/
不是有所偏差那麼簡單,根本就是先有立場,後找論據。
而令人失望的更是,信報卻對膠袋商會的資料毫無反思和查証下,簡單地搬字過紙,並加以強調,對環保組織一方的理據,卻是例行公事地說一說,結論還要用美國生物燃料的例子來影射膠袋稅會造成"環保政策思慮不周,的確會有弄巧反拙的後果",之前全文最少都偽裝中立,到了結論卻已是明顯偏袒了。
補充資料:
以徵收膠袋費而聞名的愛爾蘭,早年因四處都有亂掉的膠袋,而「醜死鬼」地被譏諷膠袋為「國旗」。只不過,再醜死鬼,其每年人均三百多個的丟棄量,亦只及香港丟棄量的六分之一。論級數,香港堪稱殿堂級的「醜王之王」。
http://www.foe.org.hk/welcome/gettc.asp?id_path=1,%207,%2028,%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