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猴子才不要上火星

猴子才不要上火星

文:張婉麗

在互聯網上看到一個簽名活動,呼籲大家去信要求俄羅斯終止於2017年把四頭猴子送到火星的計劃,並停止一切教猴子們不安的相關實驗。

人類把動物送上太空進行實驗這種做法已非新鮮。鑑於人類對太空的認識不足,為了減少風險,往往會派出「動物宇航員」代替人類進行探索。歷史上第一隻被送上太空的動物是一隻蒼蠅,由美國於1946將之放在火箭內,測試動物在高空中被輻射曝曬的結果。較多人認識的是蘇聯小狗萊卡,1957年,由於科學家想了解生物能否離開地球在太空存活,於是把在莫斯科街頭流浪的萊卡送上太空,觀察其在太空的反應。然而,因當時的技術未發展到能把太空艙收回,故按計劃,萊卡是不會回到地球的,換句話說,萊卡的死是必然的。據稱,萊卡在進入太空數小時後,因壓力及過熱而死,其死前的心率達到平常的三倍,承受著巨大的痛楚。2008年,俄羅斯官方在莫斯科為萊卡建立一座紀念碑,以紀念其在太空航行研究中的貢獻。部分曾參與「萊卡上太空」計劃的科學家表示,後悔讓萊卡執行死亡任務。

除了萊卡之外,蘇聯和美國在1950年代起以動物和植物進行過多次與太空飛行有關的實驗,讓狗、猴子、兔、鼠、蒼蠅、蜘蛛等進行飛行活動,部份動物在上太空前,還要接受一連串訓練,例如要長時間站立不動、穿太空服、搭乘離心機模擬火箭發射時的速度等,而這些動物不少最後還賠上性命。「動物宇航員」的名字讀起來有點威風,還經常被描述成英勇的戰士,不是「凱旋而歸」,就是「壯烈殉難」,對人類有「偉大的貢獻」。可是,不論是狗、猴子,或者其他任何動物,都像人類一樣愛惜自己的生命;讓動物代替人類冒險,走進未知的國度,冒著不能預測的危險,其實只是經華麗包裝的自私行為。

人類多年來經常以動物進行實驗。除太空計劃外,醫學、化學、美容等行業亦經常利用動物進行測驗,相關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三百年,而在這些實驗中犧牲的動物,數目比太空計劃的龐大得多。究竟,要保障人類的福利,是不是必須要以動物為死士?

答案是不。不少科學家相信,由於動物和人類的身體有差異,經過動物測試的化學品,對人類不一定適用。據統計,有92﹪通過動物實驗的藥物不適用於人類。此外,更有科學家嘗試以電腦模擬模型,測試人體對各類化學品的反應,以取代動物實驗。現在,疫苗已經可以用試管生產,不必再教老鼠犧牲性命;也有不少化粧品牌拒絕動物測試,使用人造皮膚進行研究。可見要保障人類的福利,犧牲動物並不是必然的。

猴子被視為是最接近人類的動物,奈何,這只教之成為種種所謂有利於人類發展的實驗品。人們說科技一日千里,科學家不應再迷信於過時、無效、最重要是不人道的研究方法。停止種種動物實驗,著手研發新的測試方法,才是正確的研究方向。

[1] 房曼琪<關於動物實驗以及生命價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