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珍稀物種展覽看香港的保育政策

從珍稀物種展覽看香港的保育政策

近年來,愈來愈多市民飼養寵物。市民所飼養的寵物品種已經不再限於貓、狗、金魚和雀鳥,還有一些價值不菲的稀有或受保護的物種,例如輻紋陸龜、潮龜和蟒蛇。政府對瀕危物種貿易的監管一直處於被動。一些民間的環保團體一直要求政府正視瀕危物種的貿易情況,可是,近年來非法瀕危物種貿易的情況被媒體廣泛報導,而報導的次數以及其嚴重性更有上升的趨勢,例如大片土沉香在新界被砍伐的情況,顯示非法瀕危野生物種貿易的情況愈來愈嚴重,看罷不禁令人問究竟政府是打擊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的措施否真的有效。

為了增加市民對珍稀物種和瀕危物種貿易的認識,最近有商場舉辦一個名為『實至「名龜」珍稀品種』的展覽,當中所展出的水龜和陸龜都是稀珍的品種。無可否認的是這個展覽確實是會增加大眾對稀珍品種的注意,至少很多家長都會帶同小朋友到場參觀和拍照留念。可是,對於被展覽的動物的照顧和處理方法,以及展覽對市民的效用都是一個疑問。

既然是珍稀物種,我們又應該如何展出牠們呢?把一隻水龜放在比牠體積大1/2的水缸裡來展出,是否對牠有點殘忍呢?把珍稀物種放在商場的強光下展出又是否合適呢?在外國,如澳洲和新加玻都有指引和法例監控被展出的動物。可是,香港政府卻沒有制定一套指引去教導主辦單位如何展出動物,更漠說奢望會有人去巡視展覽物種受待的情況。

在最新的「可持續的城市排名」中,香港於世界排第八位,排名比世界最宜居的城市還要高。可是諷刺的是當中的排名準則並沒有把政制發展、廢物處理和保育等方面計算在內。香港在保育方面有很多地方根本是未達標的。雖然香港有很多看似很有用的法例,例如「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郊野公園條例」等,但是政府一直沒有大力執法,每每只是當有傳媒廣泛報導有人於郊野公園範圍內傾倒廢物或有動植物被不法商人出售等事件時,有關的政府部門人員才出來說幾句話,甚或連早前中華白海豚「希望」受傷如何處理,有關當局都需要良久的反覆思量。政府人材輩出,但做事卻畏首畏尾和極之官僚,法例形同虛設,這確實令人費解。

政府在保育政策上的確要花一點功夫,至少,多一點教育市民有關飼養寵物和對待珍稀物種的知識。希望在新的一年,政府所推出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不會是另外一個形同虛設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