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啟動「良心杯葛海洋公園行動」

啟動「良心杯葛海洋公園行動」

11月3日晚上,海洋公園公佈園內共有6條鎚頭鯊於同日集體死亡。為了回應此一海洋動物集體猝死事件,我們 「豚聚一家」於11月10日在香港獨立媒體辦公室舉辦以「我們的海洋公園生病了嗎?」研討會。獲邀出席嘉賓包括立法會議員毛孟靜、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主席洪家耀博士、爭取成立動物警察大聯盟發言人黃繼仁先生以及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先生,到場市民約30人。研討會結束後,「豚聚一家」與部分出席嘉賓及市民共同簽署了「良心杯葛海洋公園行動」聲明。

根據海洋公園新聞公佈以及傳媒提供的資料,經整理後,從1974至2002年,死亡的物種大致上可歸納為16種,而園內動物的死亡總數過逾千頭。情況令人憂心。

在討論到第一道題目「目前海洋公園裡動物的通報機制,出了什麼問題?」時,4位嘉賓一致認為目前海洋公園的通報機制並不透明,洪家耀博士指出,像「唧牙膏」一樣,要記者直接問海洋公園,才公佈事實之真相。「豚聚一家」則堅持,園方應落實我們早前提出的「陽光政策」,包括24小時內公佈死亡消息、7 日內公佈死因,以及21日內公佈動物醫療及解剖報告。

接著討論到「目前引進動物的機制,是否有鼓勵捕殺及買賣動物之嫌?」時,「豚聚一家」幹事黃豪賢指出,目前海洋公園的動物引進機制,大致可分為5種,包括購買、物種交換、拯救、送贈及人工繁殖,而海洋公園營運早期,從日本及其他國家購入海豚,由於捕獵方法不人道關係,才改用人工繁殖海豚。至於其他海洋物種,洪家耀博士舉例,如近年海洋公園曾經透過物種交換方式,嘗試從所羅門羣島一次性購入30條海豚,但由於某些國家禁止入口海豚,若透過物種交換的方法,這些國家便能透過其他不受管制的國家成功引入海豚。另一例子,公園曾以「拯救」為名,稱從日本漁民手上「拯救」80條藍鰭呑拿魚,但最終也是在園內死亡。

第三節是討論「園內動物的生存環境,如何對牠們的身體及精神造成威脅?」對於鎚頭鯊與魔鬼魟能否共困養在一個魚缸,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先生表示牠們可以共處。至於海洋奇觀是否適合加入臭氧問題,莊棣華則認為各地水族館也有加臭氧去除魚缸中污染物,若要評論海洋公園加入臭氧是否過多,實有難度。

另外,他也指出鎚頭鯊不屬於深海魚,海洋奇觀12米的水深是適合牠們生活,但多位嘉賓卻指出鎚頭鯊活動範圍由水深30米至300米不等。對於大魚缸的外牆是由玻璃構造,莊先生認為設計不會影響魚類生活,並強調魚不會衝撞玻璃。「大聯盟」發言人黃繼仁則反駁,生存空間的太小,局限了動物的活動範圍,海洋動物要有一個像大海一樣的自然空間予其伸展,才能健康發展,長期困在一個缸裡,不能自由伸展,只會使牠們處於一個極度壓抑的精神狀態。

在討論到「零表演,困難在哪裡?」的時候,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則回應,「零表演」不會對香港大部分人有影響,因為現時入場人仕多為內地人,外國遊客及本地人只佔少數。莊先生則提出,幾十年前,香港也是漁港,海洋公園應學習其他國家海洋館,興建海底觀光隧道。

出席研討會的大嶼山水牛會主席何來則從管理層角度提出:「立法會是否要重新審視,指派一位對海洋動物保育擁有豐富知識的人作為主席,總好過一位生意人。」洪博士與毛議員均認為盛智文就任後,海洋公園比以前更開放,更接納新意見。

研究會完結前,「豚聚一家」 宣佈「良心杯葛海洋公園行動」詳情,參與行動的團體或市民,將承諾不再購買任何海洋公園門票或全年證入場,直至海洋公園答應並落實以下條件:

一)落實「陽光政策」: 24 小時內公佈動物死亡消息;7 天內交待懷疑死因;21 天內公佈醫療及解剖報告
二)定期提供所有目前或將會引進入園的動物名稱、物種、年齡及來源地
三)提供全面取消海豚表演及相關互動環節的時間表及路線圖(減少表演場次)
四)定期(最少3個月一次)與簽署杯葛行動的團體代表、市民代表及漁護署開會,商討園內動物情況及檢討通報機制

當日已有10多位在場人仕參與行動,直至現在,已超過100名市民參與,歡迎市民登入以下網頁參與「良心杯葛海洋公園行動」。

圖片來源見,活動面書專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