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劉兆佳言辭不再擲地有聲?

大公報有文罵劉兆佳?對呀,奇怪嗎?土共口舌竟向自己司令部開砲?真個毛澤東當年的 "炮打司令部" 嗎?非也,劉兆佳既唔係土司嫡系,只不過係收養返來,養隻狗連吠都唔吠,咁點得?......一於發炮,叫佢吠得大聲d。篇文12月17號發,但一d都唔過時,睇佳叔幾時吠得 "擲地有聲" 至得!

----------------------------------

從學者到為特區政府把脈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從理論令人賞識到漂浮在同應聲層面,劉兆佳自從任職政府中央政府政策組首席顧問以來,社會毀譽參半,既有讚揚,也有貶摘。

    學者具深層分析能力

    本來,文人論政,難免存在或多或少的一廂情願情意結,希望以前人的經驗檢點現實一斑,於是常常出現吃力不討好、兩頭不到岸的情況。劉兆佳也難免有這樣的遭遇。

劉兆佳很鮮明地表示,泛「民主派」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仍然要提出「公投」提案,雖然這樣的提案已被否決,但其影響難免存在,市民或許只單方面看到提出「公投」無法實現的表面現象。但劉兆佳則深入一層指出,如果泛「民主派」老是咬住「公投」不放,最終很難與中央有解凍的可能。也就是說,在所謂「公投」的陰影之下,他們與中央的溝通將無法進行,這顯然對於和解或改善泛「民主派」與中央的關係並沒有什麼好處。這就是劉兆佳作為學者,較之市民有深一層分析能力的原因。

    但是,在政府推行官員問責制兩年多來的成敗上,劉兆佳所持的卻是一種很模糊的態度。他對問責制既不褒讚也不貶責,只籠統地推搪「問責制並不是沒有效用,只是一種新的社會政制的實施效用,在短時間內並不能充分體現出來」。這樣的話真有點令人失望,高官問責制與劉兆佳上台是幾乎同時間的,高官問責制推行以來,幾位高官因為問責而下台,但下台沒有一個是自願的,而是在社會壓力之下才下台的。

    應堅持大膽進言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種承諾許下之後,自然就必須嚴肅對待,這應該是問責制的意義。政府在推行高官問責制的時候,風聲何其大,但實際上到了有官員必須問責的時候,政府卻老是裝聾扮啞,一拖再拖,最後在捂不住蓋子之下才忍痛讓有關官員問責下台。這就是俗話所說的道前不行行道後,大道當前不行偏要走道後小徑。其實錯不在怕,怕在不敢承擔責任。當然,說者容易做者難,但若放下個人得失負擔,相信就會瀟灑地站到政治舞台最前方。古往今來,多少勇於承擔過錯的人,得到的反而是讚揚之聲。

劉兆佳,人生已過五十五,論成熟是無庸置疑的。但是,這種閱盡人生多少風霜夜的年齡,怕就怕在已積聚了四面圓滑、八面臨風的另類經驗。原本劉教授未進中央政策組擔任首席顧問的時候,給人的是論事頗為中肯的感覺,因而都看好他能夠為香港的明天大膽進言。但是,似乎自從擔綱之後,劉教授的言辭再也沒有以前那般銳利,言辭銳利並非不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香港需要的應該是這樣的人、這樣的言論。然而劉教授似乎令人失望,因為再也聽不到他擲地有聲的鏘鏘言辭了。

喬峰

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