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黨是由幾位七一政治明星及專業人士(包括社工、學者)組成的,形象清新,予人好感,所以市民對此黨應有不少期許。
究竟公民黨能否為本港政壇刷出新氣象?要回答此問題,不能光看眼前政治明星的光芒,因為光芒始終會暗淡,亦正因為此,所以才須要組黨來延續七一的力量。要看的,是政治環境內的限制和機會。現分析之。
先談政治現實裡的制肘。
(一)香港的立法會選舉行比例代表制,而在此制下,任何人只要拿到一定百分比的票(如十五巴仙),便可當選,無須得到「太多的」支持(如過半的票)。故此比例代表制可以說是反大黨的。比方說,長毛憑個人的號召力已足夠拿十五巴仙的選票,那麼他根本不須要埋民主黨的堆。久而久之,民主派的政治明星紛紛憑一己的名氣另立山頭,結果造成今日民主派「四分五裂」的局面。
公民黨只是後七一的一個新山頭,要它打破比例代表制的宿命,統領各大門派,恐怕難以樂觀,除非其它的民主黨派在來屆立會選舉統統敗北,但這可能性甚微。不過,即使真的出現此情況,也難保公民黨將來不會出現民主黨經歷過的分裂,或無黨派的政治新星另立山頭。
(二)本地政壇的另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一半的立會議席是功能組別。換言之,泛民要拿過半數,難乎其難,尤其是民建聯的實力根本不弱。拿不到過半的議席,泛民永遠只能淪為建制內的花瓶,或者可說是永遠不會有政績的政黨(當然根據基本法,拿過一半也不表示什麼,至少不可籌組政府。但屆時泛民有的便是龐大的民意認受,名義上已是一個執政黨了。)。沒有政績,加上親政府(中)媒體的長期抹黑,任你名聲有多好(即民主黨派謹有的政治資本),也會很容易被陰乾。這「政治風乾」的過程,困擾各民主黨派,民主黨便是其中一條風乾了的鹹魚。
公民黨的黨員,縱使有名望,有能力,但在現有的制度下也不可能做出什麼政績來。如何不被陰乾成另一條鹹魚,是該黨必須面對的問題。
(三)政績其實分多類。第二點說的,只是較宏觀的政策類政績。蛇宴、荔枝團等活動也是政績的一種。民建聯的實力,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這些「地區工作」上的(其實世界上很多民主國家的政黨也在做相同的事情,因為有效)。有這一點政績,總比完全沒有好,公民黨其實可以借鏡。
可惜的是,公民黨恐怕亦難以效法。第一,湯家驊已明言不會委身此等勾當(假設他代表其他黨員的心聲及假設他們不會反口)。第二,搞蛇宴——還要搞很多的蛇宴——是需要很多的經費,但如毛孟靜所言,公民黨經費奇缺,連「要一個300呎的支部辦事處,個黨都話無錢」,搞蛇宴恐怕非力所能及。
(四)建制內制肘多,民主黨派只好在建制外尋求影響。可喜的是,香港還有些非親中的傳媒(至少壹傳媒),可以和民主黨派內外呼應,鼓動民意,向政府施壓。
公民黨恐怕未必有此福份。因為壹傳媒的經濟取向是右翼的,他們已經「擺明唔妥」公民黨的最低工資的黨綱。如果公民黨連建制外的傳媒力量也得不到,形勢將會更孤立。
制肘談完,現談機會。
(一)香港貧富懸殊嚴重,窮人其實很多,但竟然沒有一個堂堂正正的福利黨(可能街工算是,但規模太小了),所以公民黨可以在此下手。而它的最低工資的黨綱,似乎說明他們走對了路。
話雖如此,這到底只是第一步。我很懷疑這樣一班專業人士,能否「落手落腳」跑基層。
此外,我也懷疑一個走基層路線的黨,是否可以不搞地區工作。如一定要有地區工作,那麼一定也要搞蛇宴,而且是長年累月地搞(總不能天天跟街坊大談民主理念)。請又回到第三個制肘,公民黨可有此心理準備?可有此資源?
最後,走基層路線的代價是流失中產票源,而流失中產票源的後果,很可能是令公民黨永不能坐民主派第一把交椅,不知公民黨的政治明星可會甘心?
(二)港人普遍已接受了零七零八沒有普選的事實,但如果2012還沒有,社會勢必出現強烈的反彈,在公民黨被風乾前,政制有機會出現良好的改變,突破以上的制肘未嘗不可能(當然突破者不限公民黨一黨)。
綜合以上各點,我認為先天的制度缺陷,令公民黨的情況未許樂觀。不過,與其問公民黨是否可以為我們爭來民主,不如問自己是否願意為自己的未來打拼。民主的路是艱辛的,斷不能把一切的艱辛、責任推到一、兩個黨身上去,然後自己舒舒服服地做旁觀者,這樣我們永遠不會有民主,也不配有民主。
te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