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誰才是真正的「大嘥鬼」?

誰才是真正的「大嘥鬼」?

在大多數泛民議員缺席的情況下,財委會通過了將軍澳擴建堆填區的方案。

近年政府的認受性大受質疑,弱勢政府推一些具爭議性的政策,本來就舉步維艱,難以取得各界的共識、得到大眾的支持。

當然,每天香港人製造了九千噸垃圾,這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我們多麼不滿、不信任政府,我們必須找方法解決堆填區即將爆滿這個事實。然而,除了「三堆一爐」,我們有其他解決方法嗎?

政府發表了《香港資源循環藍圖》,不斷強調垃圾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又提出了進取的目標,如希望在2022年之前將廚餘量減少四成。那麼,政府在處理廢物方面,又下了甚麼重藥?要減少垃圾,治本之法就是從源頭減廢,當台灣、日本、南韓都有垃圾徵費時,香港討論多年的「按量收費」計劃打算於2016年推出,然而政府稱按量收廢有三年過渡期,亦即並非馬上推行收費計劃,而是容許部份樓宇先按幢按量收費,然後由所有住戶攤分,三年後才實行按戶按量收費,自己垃圾自己付錢。而收費水平有阻嚇作用嗎?現時3人家庭每戶收費約30至44元,而工商業界則每公噸收400至499元,減廢的動力並不算高,與四大環團之前提出的「減廢六招」亦尚有一段距離。

我不反對擴建堆填區和焚化爐,因為我們前朝政府沒有做好源頭減廢的工作,到今天我們只能透過擴建堆填區去解決這個爛攤子。然而,如果我們政府硬著頭皮去推「三堆一爐」,又何不「硬著頭皮」去落實源頭減廢的關鍵手段?難道廿年後我們又繼續擴建堆填區嗎?

有些事情,是只有政府才能做到的,例如訂立按量收費計劃、監管建築廢物的棄置、擴大生產者責任制的層面、支援回收業等等。以廚餘為例,現時每天近四成的固體垃圾都是廚餘,運送廚餘的過程會產生大量臭味,影響堆填區附近的居民。將軍澳居民大力抗議後,目前將軍澳擴建堆填區的範圍將不會將廚餘堆填,換言之,每日近三千六百噸的廚餘將由屯門、沙頭角及打鼓巔兩個堆填區一力承擔,運送的路程變得更為遙遠,所存在的問題只會更大。梁振英當年的政綱是減少廚餘,環保署亦成立了「惜食香港」,然而政府沒有建立廚餘回收系統、所倡議的廚餘處理中心不但延遲招標,即使落成,兩所廚餘廠每天亦只能處理合共五百噸廚餘,只佔總廚餘的百分之十五。

大家都在等政府推出真正有效的政策,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非只著眼於擴建堆填區和興建焚化爐。然而,政府只懂大灑金錢推出「大嘥鬼」,我真想問問政府,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大嘥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