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代貼]司徒薇:西九龍文化區的民主想像

文:司徒薇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

超人跟大曾吃完早餐小曾與行政會就知道西九方案該怎麼決定了,香港人會否意識到香港社會現在比殖民時代更殖民呢?我們慨歎西九依然興建天幕,依然沒有文化政策,依然是地產項目,與天幕、文化設施依然單一招標以外,是不是就這樣自暴自棄呢?

如果你對西九龍文化區的文化內涵還是有所執著的話,那你隨便作一點香港文化政策回顧,也不難發現,其實西九顯現的問題,正是香港人與特區政府都不自覺的、根深蒂固的殖民產物。

即使對近代,現代與當代香港文化研究只作出膚淺的初探,已經不難發現五十年代或以前香港殖民政府在文政策化上根本不資助。殖民歷史不希望我們知道,即使當時香港人的文化環境幾本上是自生自滅的狀態,卻其實很蓬勃,而且在整個中國範圍裡面亦算得上前位。這就是說,香港顯然不是一般人想像的“文化沙漠”。比如,粵劇和電影得到了民間的認同,發展蓬勃,產生了很多經典作品與影響深遠的藝術家。又如國學、哲學、文化政治評論、文藝創作與不同文化互相翻譯等的文化活動,也帶動了富有生機的香港出版業、報業與文化雜誌界,跟其他中國大城市比較也旗鼓相當,所以,香港也曾經吸引文化創作人到這裡成立她們的創作基地。

但是回看50年代中國關禁以來到今時今日的香港政府年鑑,你會看到,明顯地,以前的殖民政府與今天的特區政府都同樣地把文化事務放在民娛康樂、市政場館管理等管理項目的章節底下。顯然易見,文化被理解成民娛康樂,就是要把文化規範成不批判、不尖銳的娛和樂,而這種不痛不癢的娛樂才是政府要的所謂健康的民眾情緒與文化。所以文化項目對殖民與特區政府來講,都同樣是安撫民情的鎮定劑,而文化項目作為疏導民眾思想情緒的工具這個想法,明顯是政府為了淡化民眾批判思考能力,避免反抗與暴動而作出的文化消毒政策。以前演藝發展局的格局也只是秉承了政府選擇性地鼓勵民娛康樂表演藝術,而不鼓勵文字與思想工作的一貫政策。如果不是不段有人積極關注文化政策的制訂與堅持有頭腦的文化創作,情況可能就更一面倒。當然,對政府來講,西九的發展如果可以在愚弄安撫人民的同時發展到旅遊境點,那就更雙得益彰啦! 簡單來說,我們的政府直到現在還是以殖民邏輯運作的。

所以,香港人要真正脫離殖民統治,就必須努力地脫離「殖民文化想像」。殖民文化想像就是相信香港是在歐美與中國文化之前不值一提的文化沙漠,就是相信必須蓋更多博物館,歌劇院,與請外國藝術團體來表演,才能提昇香港人的文化水平。相反,一個去殖民的文化想像會相信文化是大家活出來的,是源於生活的,是屬於每一個人的。所以去殖民的文化政策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是人人都有權力給意見的。這就是「去殖民的文化想像」。然而長期在不自覺的殖民價值,精英價值與商業價值底下求存的香港人,有否努力去創造不一樣的文化氛圍呢?

如果人民不甘願,那我們可以怎麼從活出屬於自己的西九文化區開始,體現去殖民的香港文化呢?

「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議」在2004年12月12日的論壇上通了「暫停三揀一、全民全速再規劃」(“推倒重來”)的決議。我們期望透過民間的聲音,來抗議政府由上而下,不附合民主程序的西九政策。(一)特區政府與殖民政府一樣,以行政主導的方式,一意孤行執行毫無民意基礎的「單一招標」及「天幕」設計準則; (二)政府假借「文化」之名來扶持地產項目。西九的「文化」就跟數碼港的「科技」一樣,都是假借一個偉大的想像,以不公開拍賣土地的方式,廉價出讓土地給少數指定財團發展地產項目。

政府由上而下的西九設計充份提醒我們香港人仍然活在「殖民文化」的陰影裡面。要對抗的這種馴化老百性的文化政策,我們必須積極學習及實踐香港的去殖民文化,由人民參與產生一個新的民主文化。

在香港當今,最迫切的文化政策其實不是要不要歌劇院,或要蓋中式或西式的歌劇院。最重要的文化議程是推動「去殖民」的文化想像與新的「民主文化」想像。去殖民的文化亦都必須通過民主化過程才可能產生。

當我們要求西九計劃「推倒重來」的時候,我們就是開始了一個「去殖民化」的民主想像。西九計劃「推倒重來」,就是推倒這種殖民精英文化主導的政策制定過程。我們要的是一個公開公平的民主參與程序來重新規劃西九。我們期望以新民主文化產生的西九文化來作為特區的地標—一個香港人引以為傲的「民主地標」,而不是官商勾結的地產操作地標。

「西九民間聯席」於2005年10月8日沸沸揚揚大比數通過的三個動議(見文章尾部),就是圍繞建立一種新的「民主文化」的前提。在這個新民主文化的學習
過程,我們這些所謂核心的成員其實也做得不好,很可能會流為另一群對抗政府精英的民間精英。但是作為一個民間運動或民間組織,「西九民間聯席」希望重新出發,走到民眾當中,要重新獲得更多民眾基礎與認可。只有如此,「西九民間聯席」才不會覆製殖民文化,才能反應民意,使得我們對政府的抗議與監督更有效,才可能防止政府又回到起點,回到四個「依然」。
我們堅持,西九龍文化區推動的應是一個強調附合民主程序的規劃過程 (procedural democratic planning process) ,以及在這個民主參與程序下進行的全民參與設計的文化政策 (participatory cultural policy design)。只有強調民主參與程序與過程,西九最終的方案才可能是屬於香港人民的,才會得到香港人民的認同與愛護,而不會淪落成為目前政治人物好大喜功,少數文化精英受益、及地產商暴利的共謀遊戲。這就是所謂「去殖民的民主文化想像」。它不但是一種民主學習的過程,也是香港政治民主化的文化基礎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2005年10月8日
「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議」第五次公開論壇以絕大比數通過了以下動議,希望廣大民眾也多討論並認同這些動議:

一、堅決反對「四個依然」
1. 依然是興建天幕
2. 依然是單一招標 (天幕與文化設施)

3. 依然沒有文化政策
4. 依然是地產項目
說明:「西九民間聯席」的要求與反對基本上都沒有實現,政府還是堅持無民意基礎的四個依然。

二、堅持西九規劃必須附合「民主參與程序」
說明: 香港人要建立新的「民主參與文化」,就是要從無民意代表的官僚體系中,爭取一個更公開公平的民主參與程序。西九計劃應該是製訂西九文化政策(文化願景) 及規劃設計準則 (規劃願景) 的一個過程,也是體現香港政治與政策民主化的重要里程。在「西九民間聯席」建議書中提出的民主參與程序為:
1. 由政府與民間組成立「文化都會智庫」,透過民眾參與方式訂出融合「文化願景」及「規劃願景」的「西九願景」--即西九文化及發展藍圖(master plan)。藍圖裡面將包括招標方式 (是不是「單一招標」是在這個過程中決定的) 及設計準則(有沒有「天幕」是在這個過程中決定的)。最後的藍圖必須經由最高的民意機構立法局辯論通過。
2. 「西九願景(藍圖)」通過之後,才由政、商、民共同成立的「西九文化發展及管理局」,分階段來發展這個有民主程序、民眾參與及有文化政策的西九文化區計劃。

三、成立基層文化工作小組,從下而上推動文化規劃,發展與政策。
說明:「西九民間聯席」希望成立一個反影基層聲音的文化小組,使基層也有機會參與文化政策,和有權利參與制定西九文化區的規劃。

基層文化工作小組已在籌辦當中,正續要大量的意見和人手,有心人請盡快與司徒薇或甘甘金佩瑋聯絡,參入大家的工作,向大家提出你的意見,和貢獻你的創意。
司徒薇的電郵為 [email protected]
甘甘的電郵為 [email protected]

過去幾天大家興高采烈的腦震盪下,出產了以下的計劃,有興趣參加的個人和團體請與司徒薇或甘甘聯絡。

200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