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復辟小農基因與大陸存亡(2)

復辟小農基因與大陸存亡(2)

一般膚淺的環保專家,以為工商業發達社會唯一面對的問題,就是人類對大自然的直接破壞.

甚麼是對大自然直接破壞呢? 甚麼不是直接破壞呢?

某些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是可以肉眼看到的直接破壞,其中包括直接殺害動物、砍伐林木、污染空氣水源和泥土等。從表面看,人類對環境的一些直接破壞,日後仍然有可能補求,例如樹木被斬了可以再種,動物殺了可以再養,空氣污染了可以淨化。但事實上,就算世界上最無知的環保專家都知道,其實有些生物只要數量低於一個數植,日後幾乎絕不可能回復正常,甚至因為現存基因變化太了,以致無法適應任何環境改變,最後必然難逃滅絕的厄運。事實上,現時很多科學家都已經了解到,其實絕大部份環境的破壞,都是人類無法完全收復的。

人類肉眼可以看見的大自然直接破壞,只不過是人類惡行的冰山一角,今時今日一些比較不膚淺(但其實仍然很膚淺)的環保專家,已經了解到很多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都是間接和看不見,甚至是連用儀器測試也有困難的。近年很多所謂環保學者都一窩蜂,搶著去研究的潮流議題”温室效應”,就是其中一個最佳例子。其中一些温室氣體,如二氧化炭等,是人類五觀都不能察覺,而其影響又是無法在短期內觀察到的。更嚴重的是它的長期影響,是人類無法藉現有知識預測估計的。

正當一些所謂環保專家,以北極熊失去冰塊棲息的可憐影像,不斷推銷温室氣體對人類可能帶來的災害之際,其實有另一個比温室氣體更利害的大自然殺手,正以極速和不被人類察覺的方法,對大自然進行難以回復的破壞。這個大自然殺手,自有文明人類歷史以來,就已經不斷改變整個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同時因為它有著幾千 年的歷史,所以連一些細心和較為有良心的環保專家,都會完全忽略。這個大自然最強悍殺手就是人類的農業。

對現代人類來講,養植農作物(植物)是取得食物,以維持生命的最自然方法,也是最有生物熱量效率的方法。沒錯,食米食素的熱量效率遠比養牛殺生來得高,因為養牛先要養草,將草餵給牛吃,牛要運動,消耗(即浪費)大量熱量後,才供人類食用。問題是,現代人的祖先在務農時,其實已經不自覺地不斷影響和改變大自然環境,而這種與大自然共存的生存手斷,因為有著長久的歷史,所以連很多環保專家都將之忽略,致令他們只看農業污染等,極為皮毛的農業問題,而忽略了現代農業(包括所謂有機種植)本身,其實就是破壞大自然平衡的不文明生存手段。

現代農業何以會變成大自然最犀利的頭號殺手呢?

要了解這個大自然殺手如何練得如此厲害,大家先要回到過去,了解一下人類祖先因務農而改變大自然的歷史,然而這些改變卻幾千年來,雖然對大自然不斷進行破壞,但都不至於搞到不可收拾地步。從而大家可以去分析了解,現代農業(包括有機種植),為何卻可能造成大自然生態環境的大災難。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務農都標示著人類茹毛飲血的年代正式結束。人類務農之路是艱辛的,一直是人類引以自豪的,是人類戰勝大自然的一個象徵,更是促進人類人口不斷膨脹背後推動的機器。人類務農以來,雖然未造成大自然的毁滅,但小則將森木剷平,令野生動物失去居所,慢慢步向滅亡之路,大則將綠洲變成沙漠,成為所有生物的永遠墳場。按日本一個有做過微生物學研究的農夫,自然農法始創人福田正信的說法,沙漠絕非自然產物,而是人類因為務農方法不善,破壞大自然後的惡果。

古代人類沒有工業污染,何來將綠洲變成沙漠的力量呢? 要解釋人類農業的可怕力量,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下甚麼是務農,以及人類一向在務農上的惡習。

所謂"傳統"務農(包括所謂有機種植),簡單來講,就是將一些人類認為沒有用的植物清除,然後在該土地上植上人類認為有用的植物。所謂有用不是指對大自然有用,而是指對人類有用。按此定義,稻米蔬菜等植物就變成了所謂有益植物,相反,野花雜草因為與有益植物競爭,就變成了有害植物,就好像害虫一樣,不得不清除得一乾二淨不可。自古以來人類社會,都有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之類的說法,即說明野草比害虫更為可惡,人類非把它們連根拔起,令它們永不超生不可。

斬除樹木野花雜草,似乎都被人類認定是務農必須走的第一步。自古以來,就有不少擁有小聰明的人類,用盡各種方法手段,非得置所有野花雜草于死地不可。當中的表表者莫過於華人農民引以為榮,世代相傳的水稻田植米方法。

所謂水稻田植米法,就是先將穀米種在苗田上,在幼苗長出後,以大量的水灌入米田之中,然後再幾米苗以人手插入米田之上。苗田受保護,穀米不至被雀鳥偷食,米田被掩沒,令其他怕水的野花雜草無法生長,農夫再在米田之上施以天然肥料(即米田共),令稻米長得高大威猛,一副玉樹臨風之貌。這個看似萬無一失的妙法秘方,背後其實隱藏了一個極為嚴重的環境生態問題。

在未了解水稻田之類的小智慧小鼻子農法的問題之前,大家要先認識一點陸上植物的基本生態常識。

從無到有,陸地這個原本極為乾涸的環境之中,基本上不能容許任何生物生長。開始時,近水邊的陸地上突然出現了一些能抵旱的,靠光合作用來儲存能量的自生生物,它們的出現,令到陸上有其他生物出現。開始時是一些依靠自生生物的細菌和真菌等,慢慢陸上生物多了,就開始有更多水中生物到岸邊覓食,進化成兩棲生物,如此類推,如此類推。無論如何,陸上的各生物之間一直都維持著,一種共同進化,互相影響的動態平衡。

所有陸上植物的整個進化過程,基本上是天然產生,當中當然就包括了人類現時進食的稻米菜蔬。即是說,人類現時要靠務農”種植”的所謂農作物,其實在未有人類之前,已經在地球之上存在,根本無須依靠人類生存。說到這裡有不少人會開始質疑,何以大家現時在山間野嶺,就甚少會見到任個農作物會自然生長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複雜,筆者不可能完全解答,但有幾點是可以提供作為参考的。

一、人類務農開始進步,慢慢開始了解到植物品種的選擇和配種的好處。幾千年來,人類不斷選取生產量和經濟效益最高的品種種植,以致選出來的品種未必完全適應大自然環境,也未必有能力與其他植物競爭,結果某些農作物就必須要依靠人類的保護,才有能力生存。

二、大自然之中最優質的土地,其實已經被人類佔據,這些正正可能是一些農作物祖先原本的立脚之地,亦即這些農作物的最佳生存環境,所以大家在其他環境之中很少找到它們。

三、大自然之中其實是存在人類農作植物的,只不過他們生長出來的形態,與大家日常食到的不一樣。例如,如果大家讓稻米在野外自由生長,其實它們不須要水稻田都能夠生存,但個子就變得比較矮小,而葉子會較為肥短,草根則較多較長,同時穀粒會更多。

四、人類長期以錯誤的小聰明務農,使到很多土地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現時大家見到的所謂荒山野嶺,可能就是被人類務農破壞造成的廢地,其中的大部份肥沃土壤經已流失,以致只有生命力最堅強的雜草野花,才有能力生長。

附圖為筆者試種的 linseed (麻子), 它們不用收割播種, 而且可以在未落地之前開給發芽生長。

註: 本文全文將載於 開心喵的阿瑟農莊自然農法實驗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