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開展在大嶼山小蠔灣車廠上蓋的住宅發展的環境影響評估工作,港鐵公司已向環境保護署提交一份《工程項目簡介》,若通過,港鐵公司即可開展有關環境影響評估研究,環保署剛在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網站公佈該份《工程項目簡介》,並接受公眾提出意見,直至8月3日。[1]
零星的新聞報導多以地產新聞視之.例如強調佔地約30公頃的車廠上蓋項目規模龐大,按住宅單位數量計,比太古城更大﹑是港鐵繼日出康城後最大項目等等。[2]然而,無論是該份《工程項目簡介》或媒體報導都忽略了一點,就是儘管車廠上蓋項目本身不涉填海,小蠔灣還有一個填海計劃,面積比上述30公頃更大。
小蠔灣填海計劃
早在去年(2015年)3月9日的環境諮詢委員會會議上,有委員質疑土木工程拓展署前此完成的「維港以外填海策略性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既然指出小蠔灣填海將帶來高的生態影響,為何當局仍篩選之為填海地點,並同龍鼓灘及欣澳一併納入「西部水域三個近岸填海地點的累計性環境影響評估」研究中。[3]而這「累計性環境影響評估」亦進一步揭示小蠔灣填海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並罕有地指出填海規模需縮小以減輕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4]因應是次環諮會結果,發展局長只聲稱將作出進一步的環境影響評估,但只同意縮小小蠔灣填海面積,無意擱置小蠔灣填海計劃。[5]及至「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今年初發表第一份工作報告(即題為《大嶼山全民新空間》的文件),指出小蠔灣港鐵車廠上蓋會發展住宅之餘,「小蠔灣近岸水域亦可作部份填海(大概約60至80公頃),發展策略性經濟活動,如私營專業培訓/高等教學用途。區內並可考慮住宅發展及附設地區零售、餐飲娛樂等設施。」[6]
車廠上蓋及填海兩個項目的累計環境影響?
前述三個填海地點的「累計性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期間雖然缺乏小蠔灣車廠上蓋項目的資料,仍然預期車廠上蓋項目陸上工程對水質及漁業沒有「主要關注事宜」,惟對空氣質素及生態兩方面則沒有作同樣的預期。對於車廠上蓋項目進入「營運階段」(即落成入伙時)的影響,同樣基於沒有相關資料,而未有作出任何環境影響評估。[7]固此政府當局現時提出的小蠔灣填海面積(60-80公頃)的初步方案其實是未經認真估算結合港鐵車廠上蓋項目的疊加環境影響,常理而言,是否需進一步壓縮填海規模?
按政府的預期,依「累計性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附錄甲所見,小蠔灣填海的時間表是從2019年底至2023年中填海,然後是新填地的陸上建設工程,直至2030年。另一方面,港鐵的《工程項目簡介》第2.2.1段表示有關環評工作預計在2017年完成,相信隨即動工。由此而言,車廠上蓋項目建設必定較填海為快,車廠上蓋的住宅入伙後就算不是前臨新填海區,也可能有一段時間要與大片黃土為鄰,又或與新填地上的工程為伍。而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則是車廠上蓋項目連同填海工程及其土地上的發展對當地(包括水域)構成的環境影響。遺憾的是,港鐵的《工程項目簡介》沒有清晰地就這點作出說明,又或明確地列出「小蠔灣填海」將很大可能是一個同期施工及運作的工程項目,亦沒有明確地把上述「累計性環境影響評估」研究報告作為是次環境影響評估的參考之一。
結語
可能有人會指出,港鐵將審視所有相關資料,又或指出畢竟三個填海地點的「累計性環境影響評估」研究報告並非法定環評報告,而當「小蠔灣填海」項目將來進行法定環評時,必然會提及它同車廠上蓋項目相加的環境影響。而更為極端的回應又或者會指出,反正漁護署最近「誤發」的監察報告顯示中華白海豚已絕跡東北大嶼山,[8]大家再不用擔心了。
最後不得不回到一個基本而好似有鐵定答案的問題:小蠔灣填海真的有必要嗎?
[1] 連結
[2] 連結
[3] 環境諮詢委員會第204次會議會議紀錄,第8段 (只有英文)
[4] 《西部水域三個近岸填海地點的累計性環境影響評估(行政摘要)》,特別是第9節 。
[5]發展局局長就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會議與傳媒的談話內容(2015年3月21日)
[6] 見報告第8頁。
[7] 參考註4 ,報告的附錄乙。
[8] 「漁護署報告證港珠澳橋工程遺害 白海豚絕迹大嶼東北」《蘋果日報》2016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