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打卡〕
一天你下班路過唱片行,看到久未發片的小事樂團出了新專輯,於是興高采烈花了三百八十塊買回家,迫不及待放入那新購的全功能家用音響,唱機發出了轉盤旋動的聲音,你期盼著音樂從喇叭流出。等了半餉卻什麼也沒發生,唱機停止了旋轉,液晶螢幕顯示讀取錯誤的訊息。這是怎麼一回事?音響壞了嗎?別急著把新音響丟出窗外,看看 CD 的背面,或許可以看到一個由圓形和
箭頭組成的標示,底下說明著 "拷貝控制 CD (Copy Control CD)" 。是了,這又是唱片公司的新科技在搞鬼。
◆恐怖唷
近年來音樂著作權的相關議題甚囂塵上,從成大 mp3 事件到美國 ezpeer、台灣 kuro 的侵權官司,在在都顯示出唱片業對於電 腦技術入侵音樂媒體保護傘的恐慌。而這個恐慌在這兩年達到最高 點,以 EMI、JVC 為首,日本多家硬體及媒體公司開始啟用一種 新的防盜拷技術 — Copy Control CD ,簡稱 CCCD。
這項技術由來已久,在光碟成為電腦儲存媒介之後,相關的規格便 不斷被開發使用。CCCD 原理並不算複雜,光碟為了處理電腦與一 般家用音響的相容性,必須建立不同的檔案目錄 (index),藉以讓 讀取裝置得知要找的資料到底放在光碟哪個部份。而讀取裝置通常 只會去讀取屬於自己播放格式的目錄,例如說電腦會優先去讀取檔 案配置表,音響則略過前者去讀取音軌的目錄資料。
通常音樂 CD 在電腦檔案配置表的部份會和音軌資料同步,因此無 論用電腦或是音響都可以讀取到一樣的音樂資訊。CCCD 雖然保留了 電腦用的檔案配置區,卻以空白或是其他資料填補,並不直接對應 到後面的音軌,因此當一片 CCCD 置入一般音響時可以讀取無礙, 置入電腦時卻因為檔案資料錯誤或空白而造成無法讀取。
◆殺到不該死的
乍聽之下這項保護似乎尚不至於構成很大的困擾,畢竟一般人並不常用電腦播放 CD 。但是隨著科技進步,已經有越來越多家用音響開始支援mp3、mp4 等延伸規格播放,這些延伸規格需要依賴內建的解碼功能,也就會需要使用電腦檔案配置區的資訊,例如可以播放VCD 的視聽器材就是一例。在這些視聽器材上要播放 CCCD 就會遇到困難。
『仔細的去思索這項科技隱含的問題,是否可以為了防止侵權便限制消費者的聆聽習慣?這是相當令人質疑的。』資訊工作者及高傳真音響迷 Emil 表示。『尤其最近整合性的視聽設備充斥市場,幾乎很難在一般市場上找到單純播放音樂 CD 規格的設備,當一位消費者花錢合法買下了一張唱片,卻連如何去聽它都困難重重,顯然有其不合理之處。』
◆怨靈們的反擊
當然 CCCD 也不是無敵的,在不少網路論壇都流傳著各種使用特殊軟體破解保護的方法,雖然看起來程序頗為複雜,但是透過搜尋引擎要找到逐步教學的文件並不困難。因此當有技巧的電腦使用者可以輕易自網路上下載 mp3 音樂,或透過特殊程式破解CCCD 進行轉錄時,沒有電腦操作技術的消費者就彷彿羔羊般,任由唱片業者宰割,剝奪原有的權力,間接製造了一個技術階級。結果此項技術不但無法保護唱片不被非法轉錄,反而讓合法購買的消費者無法使用,真是讓這些善良的樂迷情何以堪。
日本艾迴 (avex) 和 Sony 將此項技術加在唱片上後,引發了樂迷極大的反彈,消費者留言板抗議不斷。而台灣也漸漸有不滿消費者集結的情形,多位媒體人針對此事發表評論,認為唱片業者應該透過合理的授權機制,讓音樂轉錄行為可以獲得合法生存的空間,而不是透過壓縮既有聆聽權益來保障自身利益。
時至今日,視聽科技已經邁入 DVD 紀元,數位技術最原始的音樂光碟卻還停留在低層次的保護模式下,這種反其道而行的做法恐怕無法為低迷的唱片市場再造生機。
(原刊於重裝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