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切從正音說起

剛過去了的九月二十九日,香港經濟學會為賴玉華博士在香港理工大學辦了一個免費講座。主題是”Be a native speaker” ,姑且譯作「說一口地道語言」。講座之所以免費入場全因為現場售賣著賴博士的作品,觀眾亦可以即時報讀賴博士的課程。以現場人士報讀課程及購買書本的情況來看,這個免費講座已為賴博士賺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但是,我相信賴博士並不關心這些金錢能否落袋。她關心的是香港人的發音問題,熱衷於正音的推廣,而這正正是免費講座及收費課程出現的原因。

把「珠江三角洲」讀成「豬肝三割周」的情況在香港屢見不鮮,不論是讀音上的錯誤還是書寫上的錯別字問題。其實懶音早已在香港人的生活圈中流傳,但較多人關注的始終是錯別字的問題,或者正如講座中所言,連教育人士亦不知道自己的發音有問題,更遑論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

講座指香港人是少數居住於發達地區而對語言不敏感的「人種」,廣東話崩潰的日子很快臨近。隨著某些聲韻不能在香港人口中找到,廣東話再也不是原來的面貌。當「趕」、「港」、「廣」和「講」四字讀音不再有分別的時候,廣東話已難以繼續擔任溝通工具的角色,因為甚至連以廣東話為母語的人,也要從上文下理去推敲對方的說話,其間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誤會,這可能在大家的生活上也遇到不少。若果情況繼續,廣東話由於失去其溝通價值而隨時會變成廢話。

其中一個使我們的語言淪陷的原因和香港本土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就是速效文化。香港的節奏極快可謂人所共知,無論上班還是下班,無論是列車車門還是升降機的門,也要大衝特衝一番;吃午飯只需十五分鐘,走路步速可能是世界冠軍。這些令人驕傲的紀錄孕育了另一項驕人的成就,就是說話速度十分快。外國人的饒舌文化充滿節奏感,而香港人根本不需要學就已經有饒舌的速度,不懂rap歌也只是因為港人沒有節奏感和英語不靈光。但是在高速說話的同時,我們卻學會了外國的那一套「連音」,即使把「this is」讀成「this sis」。可惜廣東話不能這樣讀,因為這樣已不是原來的音韻了。

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的發音,很多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即使以發音糊口的傳媒說廣東話亦不是全人皆準,滿口懶音的唱片騎師早已成為被批評的對象。可是,多年來情況仍無改善,批評的聲音卻沒有以前的雄亮了。我們樂見本來只是退居幕後的配音員和唱片騎師走出來和聽眾見面,但在像明星藝人般走出來的同時,不應空有一個俊美的外表而喪失該行業本身的基本入行條件:字正腔圓。

說「好驚驚」,別人或許會明白你說甚麼;但說「巧京京」是沒有人明暸的;筆者十分認同賴博士所說,這不是可愛。聽到外地人說廣東話「不準確」時,有些人會哈哈大笑,正如外國人聽香港人說英語時會形容為「silly」一樣,但其中的分別是,說你「silly」的外國人對自己的語言是了然於胸,字字正音,但那些取笑外地人廣東話不正的卻是五十步說百步。這不是崇洋的說法,而是對廣東話在香港沒落的痛。筆者自問連廣東話也說得不準確,滿口懶音加上口齒不清,實在要多加修行。

一切從正音說起,說的是正音,說的是真正的地道廣東話。社會上只注重英語要說得好,但從沒有人認為自己說廣東話有問題。當某天聽到街上的香港人以菲律賓腔、日本腔和泰國腔說廣東話時,不應嘲笑別人唔”cos” 而去”play” 混血兒,應該先找一部能錄音的器材,哪管是隨身聽還是卡式錄音機,聽一聽自己成為了哪個地方來的人。

查斯特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