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與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合辦]
<跨出西九 文化發展往何處去?> 研討會(系列之一)
-------------------------------------------------------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諮詢期將於下月底完結,《都市日報》及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於昨天合辦一個名為「跨出西九:文化發展往何處去?」研討會。來自各個專業界別的10多名講者,就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以致本港文化發展的長遠路向,提供不少寶貴意見。都市日報將會以系列形式轉載研討會內容,務求讓更多市民對西九龍以及文化發展有更全面及深入的了解。
政府每年花多少金錢在藝術上
立法會議員 梁家傑
今次的研討會主題是「文化發展往何處去」,其實我以為政府在推出西九龍發展計劃前應先解答這個問題,但現時卻有咁多未有回答的問題。而吳永順所說,政府應先製訂地積比率的做法是合理的,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地積比應如何製訂?
或者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計算方法是否合理。其實政府應先了解目前每年在藝術投放多少資金,如博物館,話劇團等的資金等,再詢問文化藝術團體目前有甚麼需要仍未能滿足,然後再問他們的願景是甚麼等。在掌握這些資料後,便可以訂出文化藝術發展的藍圖。
跟著要問的問題是,要做到這個藍圖,究竟需要多少金錢,如要N億,便再問如這幅土地拍賣,則要多少地積比率才可以製造N億或更多,相信透過這個論證過程便可以知道地積比應有多少。但現時並沒有答案。
目前立法會已成立小組跟進西九龍發展,我們正在構思如何跟進此計劃,這個構思包括實行以上的論證過程,以協助政府完善西九龍決策中所遺下的真空點,我們建議先研究公私合營發展方式概念,可以在甚麼程序下應用這個概念,包括西九龍是否適合應用此概念。而目前西九龍發展計劃並沒有應用政府效率小組關於公私合營發展的原則。
另一方向是,我們會問政府取得數據,知道政府每年花多少金錢在藝術方面,再聽不同相關團體的意見,再決定如何建立管治模式等。相信如立法會能做到這方面的論證工作,將可以清晰顯現西九龍發展的方向。
目前我們估計最快可以在今年6月前提交第一個初步報告,並在今年12月前完成第二個報告,希望政府願意等待立法會完成有關報告才決定下一步發展。
不要將文化與地產太過對立
西九聯席 梁文道
文化發展往何處去,究竟西九是一個文化項目或是地產項目,這是很多人討論的話題,有人指如果西九發展由地產主導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個人覺得不要將文化與地產太過對立,地產就是文化,而文化就是地產,有時地產都很有文化,地產某程度上在文化上起了效應及操作作用,我舉一個例子,一個沙田豪宅的廣告,一個英式的別墅,居民在玩獵狗奔跑及騎馬,而會所是有教授劍擊的,住在那裡的子弟很有文化氣息,其實這也是一個文化項目。
我不會計較西九有多文化,或有多地產成份,或多純文化或多純地產成份,我反而計較,當構思整件事,操作文化時會怎樣及如何去操作,操作文化的Plan(計劃)又是如何及如何規劃,這才是要關注的問題。我擔心發展商如何操作文化。西九文娛區會否成西九地產項目的超級會所。
而自己開始關心文化政策是在90年代開始,發覺十多年來多令人唏噓,很記得當時殖民地時期,討論香港有沒有文化政策時,官員多這樣的回應,香港不需要文化政策,有文化政策即表示共產黨。
今日聽到鍾嶺海講西九要達「世界級」及要激發「創意」開創文化環境,相比下已有很大的改變。
美國有一個漢學家研究中國政治語言,他提出一個中國政治語言的特色是「目標為本」,「目標為本」指只有目標但沒有方法。例如西九如何去達「世界級」及激發「創意」,「How to」那部分是忽略的。
香港文化政策某程度上都是如此,這不算是政策,在我心目中的政策,當有目標時,亦要有一個具體的方案去落實定下的目標,方算是政策。
反而文化政策的危機就是太多目標,西九亦有很多目標,但如何具體落實目標是很不清晰不清楚,而所用的方法亦很矛盾,例如要發展一個世界級及國際一流西九文娛藝術區,所用的方法及設計方法落後得很可怕。
例如,根據建議書,西九發展將有4座博物館,而發展商可以更改4座博物館的主題,如研究杯子的博物館,另外建議又指,博物館的面積為75,000米,所定的米數最令人費解。世界級規劃博物館時,規劃方法是首先考慮做一個怎麼樣的博物館,用途是甚麼﹖保存甚麼﹖先得知其需要,後定方向設計博物館,再請館長及建築師再商討詳情,及討論面積等。
但西九發展先定面積75,000米及分為4座,再找建築師建築,最後再找館長。這如何達世界級﹖我很困惑,我問一個官員,然後那官員對我說,75,000米其實是以香港人均擁有博物館面積計算出來。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原來這可堪稱為世界級文娛藝術區。只是目標語言,手段與矛盾。
西九聯席今日強烈提出建議,應暫停三選一的程序,西九應有成立由香港各界組成的文化智囊機構,一起商討市民需要及不需要甚麼。我們是需要一個以研究為基礎的計劃,去決定如何撥款及資源去發展西九。
該個智囊機構亦慢慢變成一個法定組織,去統籌整個發展,而該塊地皮應分階段去發展,分給不同組織去發展,參與者不一定是地產發展商,例如迪士尼亦可,它在興建歌劇院亦很有經驗的。可是,根據政府現有政策,迪士尼是不可以參與發展頂目,因它不屬地產商。
政府第一關已exclude了很多人,只有地產發展商,而第二關「單一招標」,再排除二三線發展商,漸漸參與發展項目的機構亦很少了。
建築是文化及藝術的表達方式
香港建築師學會副會長 吳永順
作為建築師,受訓練時,我們認為建築是一個文化及藝術的表達方式,各地建築可以為文化點,文化資產及文化遺產。但在香港從事建築師,我們卻淪為一地產項目。我想矛盾之處,是建築可以是文化的一種,但很多時人們找建築師,總是希望建築師負責地產項目。而西九龍同時亦是地產項目及文化項目之間的矛盾。
其實,一個城市的建築絕對可以代表該城市的文化,大家看到政府要把西九龍建設為文化區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文化區有甚麼特色建築呢?呢個能為大家帶來最強烈感覺的建築,就是價值40億或逾40億的地標式天幕。呢個天幕成為西九龍的焦點。呢個天幕是否要表達香港要成為誇張,要大的文化?即使花多少也不打緊,但要一個全世界也可以認出來的地標。呢個地標主要係天幕。
但我們在想這個天幕的功能時,則需要問這個天幕功能是甚麼?而這些功能,究竟是真正有功能上的需要,還是先興建天幕後,才想辦法為天幕加入功能?我在上星期上曾聽到一個說法,就是天幕的功能是可以賣廣告。
一個正常的建築師,並不是先做出一個建築後才想這個建築有甚麼用處,而是應視乎功能上的需要做設計,如這個符合功能的設計具美感,就會成為地標。但我們現在聽的是甚麼?就是我們要造一個地標,我們要造一個天幕,而除了浮誇式的文化外,我們並不能從中看到這個天幕可以代表了香港甚麼樣的文化。
大家又有沒有留意天幕下會有甚麼建築?一個好的建築又應否被天幕蓋著呢?而一些世界級的地標,包括大家熟悉的悉尼歌劇院,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博物館,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金字塔,紐約的自由神像及香港的會展等,這個西九龍天幕足以蓋著所有這些建築物還有餘,究竟我們是否需要這個天幕?何況以上提到的天幕功能與文化的關係更加是一片空白。
另外,我們又是否需要在2012年前一次個完成4個博物館、3個劇院及一個大型表演場地?目前我們的博物館正在虧蝕,但我們卻計劃興建多4個博物館,究竟我們有沒有問清楚究竟是否需要這4個博物館呢?是否正因為目前的博物館正在蝕錢,而我們又需要價錢貴但沒有實際功能的天幕,所以要強大的地產項目補貼,故此要用單一招標40公頃呢?這又是否本末倒置呢?
我希望市民及民間組織可以多利用政府的諮詢時間,我們需要更多的文化發展討論。我相信,先諮詢,再規劃是十分重要的,而城規會亦應參與計劃。我們應先知道將來的文化藍圖,知道將來的文化發展,再讓城規會決定西九龍的興建密度多少,再考慮是否採用單一招標或分開招標。而目前的問題是,我們在還未清楚規劃時,卻叫發展商努力地跑(投標競爭),政府是否需想清楚應否在諮詢期內搞清楚需要甚麼文化發展呢?這才是撥亂反正的做法。
我們需將視野擴闊
太古地產高級發展經理 杜偉業
我們全力支持政府發展文化藝術方向的目標,令香港成為世界及亞洲文化之都。我們認為需將視野擴闊,不應只集中於西九龍。我們應好好利用現有的資源,我而家的資源係有一個好漂亮的海港,以及一些在海港兩岸成功的文化設施,例如香港有大會堂,有藝術中心、演藝學院、尖沙咀就有文化中心。只要利用好維港兩岸的資源,再加入新元素,我們認為將可以發揮更佳的凝聚力量,加強對本港社會及經濟效益。
我們的構思是在尖沙咀文化中心附近興建多一個具2千個座位的劇院,並會令整個文化中心區域成為公眾廣場,從而令尖沙咀這部分成為文化會展。
中環方面,我們建議興建一個公園,至於分域碼頭則建議興建兩個新小型劇院,而在旁邊興建博物館,透過把舊有及新建的文化設施連貫起來,以加重凝聚力。
在西九龍方面,我們建議在西九龍興建四個廣場內表演場地及露天劇院,並建議興建30公頃的公園代替20公頃的玻璃天幕。我們還構思利用電車把西九龍區及尖沙咀區連接起來,以更有效發揮兩地潛力。我們更建議把西九龍、尖沙咀及中環利用渡海小輪連貫起來,將現有資源更加連貫。
總括來說,整個文化海港構思是整體海港規劃,我們希望可以配合政府的文化藝術目標。我們需要一個優良、穩健及具有彈性的結構,發展文化藝術的目標,希望此構思可以幫助政府及市民討論如何發展本港的文化設施。
希望大型文娛藝術區可成薈萃文化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文化) 鍾嶺海
今次研究是西九項目的其中一個效應,今次研討會本身可以刺激大家對文化及藝術的關注,刺激我們思考及反思,不單是西九項目,還有如何面對將來文化發展之路。平時我們在討論西九項目中,聽到很多如何把現有的設施及服務與西九結合,我們如何培養下一代對文化藝術的知識及參與,與及現在至西九龍興建完成期間,如何令市民更加全面參與社會文化的活動及發展。
我們講到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對於將來本港文化發展產生甚麼作用之前,必須要看看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本身的發展理念、目標、目的是甚麼?我們希望一個大型文娛藝術區可以造成薈萃文化、商業及娛樂設施的世界級文娛藝術區,長遠地促進香港文化藝術發展,亦可以透過有地標的建設,令香港具有亞洲文娛藝術中心的地位。
我們亦可以提供設施及機會,讓本地文化藝術人才得到培養。我們亦希望透過這個藝術區激發市民創意思維及引導市民更廣泛地投入文化活動。
我想大家知道除了主要設施,如博物館及表演場所外,大家不應忽視每一個發展商建議了很多附帶設施,這些設施對於凝聚整個地區發展及對於整個文化藝術生態是相當有作用的。這些設施包括多方面,如其他表演場地、藝術村、有很多畫廊及訓練場地,戲曲中心等,這些設施會為將來的社區文化帶來很大的刺激作用。
大家或會擔心這些設施的營運模式是甚麼?政府目前就營運模式持開放態度,在發展建議書中,無規定甚麼模式運作,但我們希望將來的管治及營運,會做到長遠發展,亦可以得到社會各界人士支持、這個管治模式能夠有效率、靈活以及以業務為本的模式。我們希望這個管治架構可以在法律及財務上有承擔,能夠健全、長久及負責任地運作,以及與政府保持良好溝通,向政府及公眾負責。
更重要的一點,是有專業人士、社會人士、文化藝術界人士參與的管治模式,所以社會各界會好關心這個區將來的管治會否受發展商的操控及太注重商業,相信這個管治模式可以保證文化藝術的發展。
而這個組織的架構是可以繼續討論的,有人提出可以是法定組織,亦有人指不用法定組織,應用非牟利組織,如基金或註冊非牟利公司等亦可以,而最重要是要符合剛才提及的目標。由於整個區的發展屬多方面,我們亦可以考慮由不同設施採取不同管治模式,大家可以就這方面作出討論。
文化委員會提出政策建議報告時,把香港文化藍圖提出幾個大方向,包括以人為本,建立夥伴關係及以民間主導等原則。西九龍文化藝術區整個發展希望可以貫徹有關原則,報告認為這個區的文化設施可以產生凝聚效應,令香港其他的文化設施可以配合發展。
而這個區的軟件內容需要配合香港文化發展的長遠需要,能夠匯集本地傳統,開拓國際視野,激發成一個活潑的文化環境,引導市民全面投入。
而重要的一點是,在發展過程中,與文化界發展夥伴關係,文化界可以參與區內設施的規劃及將來的營運。
2030年國際級博物館文化應怎樣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陳清僑教授
我會先講講關於目標及原則,第二部分希望講關於方向,第三點主要是講策略。剛才鍾副署長(鍾嶺海)提出的文化委員會三個原則,包括以人為本,民間主導及建立夥伴關係的目標相當正確。而大會主題中的「跨出西九」,正正是商討如何借助西九的契機,討論如何落實上述三項的目標。剛才有講者指,地標如何以人為本及民間主導等問題我不再重複了,而梁家傑議員提到在策劃過程中,要為文化發展的藍圖定位及具體地找尋方向,這些找尋方向的過程中,當然會涉及查找不足。
文化願景就在前面,30年後,即2030年國際級整個博物館文化應是怎樣呢?會否需要有薈萃效果呢?按近20至30年的發展及趨勢,在2030年時西九會否在全球博物館發展中佔著最前端位置呢?我們在討論跨出西九時,也需要顧及這方面的考慮。而回到上述三個原則,究竟民間對香港文化發展願景是甚麼呢?民間又是指甚麼呢?若文化發展是屬於全民性的,那這個民間的意思要更廣闊,即不單只是文化界。
我相信要全盤策劃西九,是需要想清楚發展內容,而究竟如何才可以做到是以民為本的文化發展呢?不同民間團體的社群,如青年人、婦女、新移民、中產等,可否借西九的契機,邀請他們參與香港文化發展呢?
而第二個重點是方向,我們需要想想甚麼是文化政策,如用國際上的研究,文化政策大概會有三個階段發展,分別為資助藝術表演、演出、再用政策推廣這種藝術,當中推廣的意思,是打破社會上現存的隔膜等,舉例來說,是要把歌劇推廣至全港,還是再進一步要考慮推廣甚麼?究竟是推動歌劇還是話劇?而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因素所影響,包括回歸等,故不同地區會各自調整對文化的政策方向。而再進一步是,需要了解本身的文化如何與其他國家的文化競賽,這正好回應文化全球化的問題。
第三個重點是策略。策略上我認為發展全方位夥伴關係,我相信夥伴不只限於大地產商,還應包括不同中小型團體等。如某個地區的青年團體等,必須要注意的是,這群現時10多歲的青年人,在30年後就會是中年人,若夥伴關係不包括他們,則很難認同整個文化發展屬長期策略。
都市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