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以廢墟形容歷史,錯失的機會及未圓的承諾散落廢墟現場。
有說七十年代是火紅的,八十年九十年代是前途問題八九六四後過渡期,千禧年後是零三七一反世貿皇后反高鐵——當然甚麼年代的「搞搞震」青年也有人說「不過是少數」,但世界卻也沒有如統治者所預言的明天會更好。
難道社會運動不正是在兩難下奮力開拓麼:目標雖然是群眾的支持與認同,現實畢竟是大眾的偏安與旁觀。代代都有社會運動,不同年代的社會行動者可如何對話?對思考香港的過去當下與未來會有甚麼意義?
二零一零年乃《70年代雙周刊》誕生的四十周年,「出一進」剛好出版了當年「70」分子侯萬雲先生的原著劇本《1970s:不為懷舊的文化政治重訪》。本分享會藉這機會,請來不同年代的社會行動者聚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