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綠在區區」效益成疑 環保署:以教育為主

「綠在區區」效益成疑 環保署:以教育為主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斥資4億,在全港18區興建「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站,其中「綠在沙田」及「綠在東區」已分別於今年5月及8月啟用,前者耗資2,000萬、每年開支300萬,但第3季平均每日只有46人到訪,效益成疑。立法會議員今日在環境事務委員會質疑項目作用,環保署副署長陳偉基表示項目是「以教育為主」,助理署長黎耀基則指「綠在沙田」受位置所限,較難吸引市民到訪。

特首梁振英於2014年施政報告宣佈於18區設立社區環保站,後正名為「綠在區區」,聘請並資助非牟利團體營運,目的是推廣環保教育,及收集回收價值不高的物料。「綠在沙田」率先於今年5月12日啟用,「綠在東區」則於8月3日開始運作,觀塘、元朗、深水埗的項目正在建造中,預計明年中啟用,另有11個地區已敲定選址,惟中西區及北區未找到適合選址。

截至今年第3季,「綠在沙田」共設有126個回收點,整季的總處理量為36.6公噸,訪客人次共4,150,平均每日46人到訪。「綠在東區」的第3季訪客人次則為6,189,平均每日約80人。

螢幕快照 2015-10-26 下午5.23.16
民建聯葛珮帆

民建聯葛珮帆質疑「綠在區區」在社區的角色糢糊,似是受政府資助「與民爭利」,與地區回收商及團體競爭。

環保署副署長陳偉基指「綠在區區」項目是「以教育為主」,主要作用並不是進行回收,而且回收工作不會與私營回收商競爭,只會回收價值低、「出面都唔收」的物料。

螢幕快照 2015-10-26 下午5.23.31
環保署副署長陳偉基

工聯會郭偉強指「綠在區區」旨在推動教育,但「綠在沙田」到訪人次較「綠在東區」少,又指當局應了解參觀者背景,以評估教育工作成效。葛珮帆指推動社區教育,可主動走入學校、屋苑、屋邨,比要求居民來到「綠在區區」更有效,「攞咁大地方,必須發揮值得作用」。

環保署助理署長黎耀基指,設於筲箕灣愛信道及興民街間東區走廊橋底的「綠在東區」,位置與民居接近,街坊會路過主動查詢,位於石門安平街及安心街交界的「綠在沙田」則處於工業區,向社區推廣的「挑戰性比東區難啲」。黎耀基指正在研究與區內學校合作,及逐步開發如何接觸更多不同社群。

民建聯鍾樹根指有東區居民投訴回收站傳出臭味,環保署回應指至今未收到投訴,會作出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