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環保」企業真的是環保嗎?

這編文章的用意,主要是因為看到太多「不環保」的企業做一些「環保」的活動,以宣傳自己及錯誤引導大眾該企業是環保的企業,而有點不吐不快的感覺。

*                                 *                         *

我看「環保」

其實有時很怕用「環保」這個詞語,雖然它每天也被廣泛被使用,但其實不同的人對「環保」也有不同的定義,見解也不同,經常也遇到本想與朋友談「環保」,但最後發覺搭錯了頻度。在我的角度看,「環保」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不破壞自然環境,跟隨自然的節奏、規則、周期來生活。其實自然環境根本不需要人去保護,它本來就懂得自我調節,存活不同的生物,生生不息。「環保」這個詞語出現相信是因為人發覺已經過度耗用天然資源,令這個有自我調節能力的系統不能正常運作,而人類亦沒有能力修理這個系統,才明白需要保護,讓它自然地重回正軌的重要性。

「環保」中的「保」就是保護、不破壞,其實是很簡單,但生活中郤有不少人誤把「綠化」、「衞生」等當作是環保的指標。我很理解一生大部份時間在屎石森林裡渡過的香港人,包括我自己,其實很少機會、時間去接觸自然環境,了解自然環境與自己的關係。近年來可能會多了時間去關注,因為經常不同的媒介反覆提及環境被破壞後帶來的禍害如全球暖化、氣候反常、傳染病問題等等。

人類過度苛索資源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極其注重物質生活的香港人,我並不是一個想法極端的人,我不會盲目地要求只顧及環保。我每一個想法,每一個要求,每一個建議也會從人的角度出發,希望平衡到環境、人民、及經濟的因素,以達致社會可以持續發展的目的。這個目標相信很容易令人接受,但問題來了,既然可持續發展是需要講求多方面的平衡,那麼怎樣才算平衡呢?在於我的角度大部份香港人,以及由人所組成的單位,包括公司、政府,也是偏重於經濟因素及人民因素,而我固然希望能把秤鉈移向環境的因素多一點。

發財立品?

甚麼時候會用到「發財立品」一詞呢?我相信有時看到報紙電視提及有錢人如何一擲千金地做善事,或者大企業做些對社會大眾有益的事,「發財立品」這個詞也普遍地適用。雖然單純地看是一件好事,但每次聽到「發財立品」這個詞語,心裡總是有點不快,為何要「發財」要放在「立品」之前?要有「財」才有「品」嗎?「品」是靠「財」才能獲得嗎?不能邊「發財」邊「立品」嗎?可以說我太吹毛求瑕捉字蚤,也有很多真正邊「發財」邊「立品」的例子,如何介定,只能自行定奪。

我認為個人層面與企業層面也是一樣,要運作一門生意賺錢,當中定必對環境有一定的損耗,企業有責任以盡量不損害自然環境、減少耗用資源的形式運作,而並非在破壞環境之後才付出代價以作補償。因需要知道,過度對自然環境的損害而造成的連鎖反應,通常是不可估計,而且是不能彌補的,認為作出了有限的補償便是對事件作了承擔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太多商業機構是要先「發財」後「立品」、甚至「發大財」後「偽立品」。在這裡「偽立品」的意思是,只是以一些宣傳手法錯誤引導或令大眾聯想到這家企業是對社會及環境有承擔的企業。我不介意企業以沒有承擔,只顧賺錢的方式運作,因社會自會很快對它作出批判,或者環保團體較容易對它們造成壓力。但我不容許企業以對環境有承擔為幌子,實際上企業的核心業務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害,所謂的承擔只是花些錢,做幾場無關痛癢、不會影響到核心業務的戲,不斷以潛移默化的方法令人覺得它是一家很注重環保的公司。希望這類「偽立品」的公司,盡快被人揭破它們的假面具,藉此鼓勵真正以可持續發展形式、對環境有承擔的公司出現。

(本文的部份內容同時刊於《號外》2007 年5 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