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日報 黃世澤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兼職講師
2006-03-14
--------------------------------------------------------------------------------
左派硬碰特首 民主派漁翁得利
--------------------------------------------------------------------------------
在倒曾潮暫偃旗鼓之時,政府乘中央叫停親北京人士之勢,宣布在添馬艦興建新政府總部。由於親北京人士一直希望,在較為接近其根據地的啟德機場舊址建新政府總部,政府與親北京派系,看來會有一場硬碰。
與泛民互補 抗衡民建聯
不過,民主黨突然宣布,有條件支持政府在添馬艦興建政府總部,令政府可以在親北京人士反對下,照樣可以在添馬艦興建政府總部,在泛民主派與政府有條件聯盟下,親北京人士可能反對無效。
由這次民主黨有條件支持添馬艦新政府總部的興建,可以不難看到,在利字當頭下,政府與泛民主派的合作關係,以及未來的互動形勢。
在董建華時代,泛民主派與董建華之間,不存在交易的需要。因為當時支持董建華的派系處於絕對優勢,而董建華的思維與民主派是南轅北轍,在董建華民望未低得不能管治時,董建華可以不理民主派的反對做他想做的事。因此,在那個時代,政府和民主派關係處於極度低潮,因為大家在政治利益上沒有轇轕。
但在曾蔭權時代,由於親北京的民建聯,與曾蔭權的長期心病,令曾蔭權不可能隨便取得議會半數。只要民建聯一反對,曾蔭權的政策就有危機。
在這時候,政府為了政策得到通過,就對民主派有所求。而民主派雖然有廿五票,但在現有政制下,在親北京的民建聯不再無條件保皇下,民主派的廿五票只能做到有效反對,不能夠獨力推行政策。民主派亦某程度需要政府的支持,透過政府說服工商派支持民主派某些民生主張。民主派對政府,亦有所求。
泛民退一步 洗反對派形象
當雙方都處於相對弱勢,都需要對方的力量進行互補時,就有共同的利益,政治是利字當頭的遊戲,當雙方有共同利益時,就會結成攻守同盟。而這次添馬艦新政府總部方案,明顯是一個例子。民主派需要在新政府總部問題上,得到一些中產掌聲,而政府又需要在添馬艦興建新政府總部。大家各讓一步,換取對方想要的東西,皆大歡喜。
日後,除了像政制問題般,受控於北京的政治問題,只要有關問題不涉及中央與民主派的矛盾,民主派和政府都會做類似這次添馬艦事件般的交換。民主派會乘政府在不少政策上與民建聯的分歧,向政府提出一堆會令民主派得益的政策清單,換取民主派支持一些民建聯可能反對的政策主張。這種建基於政治利益交換的管治同盟關係,當然有一定不穩因素。不過,由於處於相對弱勢的民主派可以借政府力量,最後在市民心目中得分,更可以擺脫盲目反對派的形象,只要民建聯堅持意識形態做主導的路,民主派可以借此慢慢重建本身的政治力量。
民建聯臨抉擇 考驗智慧
相反,親北京的民建聯,就必需要在歷史遺留的怨恨中,與務實的政治利益中作一抉擇。如果他們堅持對曾蔭權不友善,他們渴望得到的行政力量,反而會因此流進民主派陣營口袋裏,甚至為2007年區議會選舉失敗埋下伏。但如果他們選擇與曾蔭權和解,不少傳統左派支持者,就會感到不理解,黨內的不滿聲音亦很難平復下來。
曾蔭權管治下,類似彭定康時代的利字為本管治同盟關係,正正對親北京政客政治智慧的一大考驗。在曾蔭權餘下任期下,民建聯怎樣走下去,很快便會看出端倪來,並且影響2007年地方選舉的大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