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施行「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下簡稱環評)」近10年,竟然沒有一項工程被環評報告推翻。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下稱中心)黃鳴直言「很可疑」。中心應邀在菜園村進行生態調查,發現結果和港鐵進行的高鐵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下簡稱高鐵環評)差距甚遠,直斥報告「不盡不實」。昨日中心聯同八十後反高鐵青年、香港永續農業關注協會、香港慢慢發行動組及菜園村關注組代表在菜園村菜站發表民間調查報告,質疑這制度未能有效保護香港的自然生態。
報告粗疏 低估菜園生態
中心自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在菜園村共進行16次田野生態調查,平均每月兩次。調查人數1至4人不等,成員包括逾10至20年觀鳥和蝴蝶等經驗的專家以及博士。範圍集中在菜園村4公頃的範圍內。港鐵聘請的顧問公司調查的範圍是729公頃,財力和人力資料都比中心優勝。然而,中心發現高鐵環評絕對低估了菜園村的生物多樣性和常見物種對生態系統的重要。中心在菜園村找到屬常見品種的報喜斑粉蝶,卻沒有出現在官方紀錄。(詳情見附表)張瑪珊博士表示,很多人抱有錯覺,誤以為常見的物種等於生態價值低。事實卻正正相反,「由於該品種普遍,所以依賴物種為生的更多,如以它為食物的生物和靠它傳播花粉的植物。美國更把定勝常見品種具有更高的生態價值。」
此外,一些不常見及珍貴的稀有品種亦隻字不題如裳鳳蝶及白腹隼鵰,後者更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冊《中國紅皮書》。黃鳴又指,裳鳳蝶是本港唯一受法例保護的蝴蝶,它身型有如手掌般大小。由於它數量稀少,以至它依附的印度馬兜鈴(植物)亦相繼成為受保護物種。他憶述,當年西貢茅坪新村本來要坎伐樹木興建約40幢丁屋。但因為他在村內發現裳鳳蝶和印度馬兜鈴,以致城規會破例否決建屋計劃,把區域劃為綠化帶。他們曾一次在菜園村找到裳鳳蝶,可惜仍欠印度馬兜鈴的蹤影。
環評欠指引 問題數不清
除了物種調查馬虎草率外,黃鳴亦強烈批評現時如何進行環評實在沒有足夠指引,存在許多漏洞。他解釋,一年有四季,但環評的標準把香港只分成兩季-旱季和雨季。假若在這「兩季」內進行調查,已經可當成「做夠一年(時間)」。假設菜園村有10個魚塘,調查員不會全都到場視察,可能只會挑選一些。可惜環評並沒指引要求調查員在哪一個魚塘實地視察,很多時他們只會因應時間而定。如果趕時間,他們可以隨便在最接近馬路、廢車場的魚塘調查。同時,公眾卻不能要求公司披露詳細資料,如何時和在哪裏進行調查、考察總次數等,除非「告上法庭」。更甚是,以高鐵環評為例,即使設複檢制度,初檢和複檢竟由兩間子母公司進行,怎能確保調查報告的公正?
香港永續農業關注協會總幹事袁易天指,環評報告忽略鄰近高鐵工程的七星崗和大江埔村的農業影響。例如挖隧道時會否對地下灌溉水有影響?施工期間,菜站後方將會在擺放被挖出來的黃泥。冬天時,這些乾旱的黃泥會否飄至附近地區,覆蓋農作物呢?政府又會否對受影響農戶作出補償?很可惜這些內容全沒在環評報告提出。
香港慢慢發行動組蘇穎詩指去年9月已經向環境諮詢委員會提交意見,反映現行環評制度的問題,遺憾地並未無得到正視。她亦批評高鐵走線原有4個方案,何以環評報告沒有對所有方案走線作比較?又因何原因環評只調查高鐵北線石崗錦田一帶,卻不評估南線大帽山至九龍一帶?她直言對現時的高鐵環評結果難以接受。決定發起一人一信行動,要求環保署署長重新審視高鐵工程的環評報告,取消向港鐵公司已發出的環境許可證。
菜園村村民扶老攜幼到場出席記者會,更自製蘆薈皇冠及龍眼頸練,為一直陪伴他們成長的小動物昆蟲發聲。村民陳先生聽罷民間和官方的環評報告分別甚大時,坦言心情無奈。村內的動物昆蟲既然不能為自己申冤,村民只好代為抗議。他更即夕模仿雀鳥叫聲,分享道:「村民和小動物昆蟲一直相處融洽。早上被雀鳥吵醒,上班上學有蝴蝶蜻蜓為伴。黃昏時又有昆蟲交響樂提父母要煮飯,晚上更有螢火蟲帶回家……」他和村民都寄望可以搬往新村,把貓貓狗狗帶過去,以有機耕種方式繼續和大自然和諧共處。
招待會後記者隨大會安排導賞團,即席欣賞菜園村生景。專家輕易指出不少糊蝶及雀鳥名稱,更首次在村內發現本地不常見的銀線灰蝶。港鐵公司和民間團體所進行的環評報告相距甚遠,顧問公司是否要解釋?既然多個民間專業團體對政府的環評制度存有大量疑問及批評,為了保護本地珍貴的自然生態,政府是否有必要進行檢討,完善制度,以免給市民「開綠燈」給各項工程,偏坦地產商之感?
本港唯一受法例保護的裳鳳蝶,曾在菜園出現。
稀有品種白腹集鵰,即使本地「雀友」亦很難目暏它盧山真面目。
圖片提供: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