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起身呀!」
「頂住呀你地!」
「仲未輸架!」
「香港,加油!」
「we are Hong Kong! 」
我不知道昨天的你是選擇在家裡看台慶還是熜電視,而我,一個香港球迷,就選擇到大球場看比賽。是的,一支公。你問我自己一個人看比賽不覺得很毒嗎?我會跟你說:「得一個人都照做,這只是『獨』;怕一個人而不做,這才是『毒』。」引用利物浦的勵志名句:「You'll never walk alone」是的,就算你是獨自前來,但其實你並不孤獨。因為沿途你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一直認為有些事只有親歷其景才會有所感受,就像睇波一樣。在家裡看和在入場看感覺很不一樣。在家裡,你看的是有限度的屏幕,還是規範你要看哪一個角度;相反在球場,你看什麼角度由你選擇,還是三百六十度隨你把焦點投放在哪處。而最重要的是,入場看球賽,不只看比賽那麼簡單,還是感受現場的氣氛,那些振振有詞的叫囂聲;齊心合力的打氣聲,隔著屏幕是難以體會那刻感覺,是有多令你「起雞皮」和激動,彷彿自己也是落場的一份子,這點在家裡是感受不到,就算有多真,隔著屏幕聽卻是另一種感受。是故,我選擇入場睇波。
我實在很想跟大家分享昨天在大球場的所見所聞了。
我坐在東看台的109區,剛好前方是港隊球員的閘線,而香港上半場主守,而攻勢多集中在左邊,所以上半場我看得很清楚。香港球迷很齊心,當對方持球時便發出噓聲,甚至有激進球迷大叫:「fxxk you!!! 」,對方的左中場和後衝一持球,球迷就黎料,真的很惹笑。而就算球員不持球,球迷也會噓聲四起。但我仍是一動不動地看球賽。我覺得如其「噓」對手,不如將噓聲換作打氣聲。入場的目的是支持港隊,我反而更想將氣力集中在打氣上,而不是這刻虛無的噓聲上。猶是某陣子看到烏茲別克的球迷反客為主時,而我們竟是非常冷淡,那刻的我也揮動手上的打氣捧。只要有人打拍子,便有人跟著拍子了。
港隊幾乎被對方壓住半場,好不容易才有一兩下的突圍。但很搞笑,每當球員轉守為攻,球迷興奮得打氣支持,但不消一刻就因為太急進而失傳,隨之而來的那個助語詞。不是單一而來,而是全場一起地呼出那個字。撫心自問,我也是其中一人,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意思是什麼,對我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個反映內心的感覺,等同俗語的:「哎呀!!」,但我們只簡化成某個單字而已,不旦意思獨到,而且更加啜核有神!
上半場雖少打一人,但整體發揮不俗,甚至比上半場有更多反擊機會。這樣的表現更激起球迷的爭勝慾望。在坐的球迷沒有玩人浪,卻有異曲同工的玩人聲,一同大叫:「香港!香港!」,只要對方有定點球,我們便大叫「飛機」或者「fxxk you!!! 」;我們有定點球,就起身兼大叫「入波!」;而無論對方攻門被擋或傳球失敗,我們也立刻興奮得拍掌叫好!
忽然,我覺得我們很團結,彷彿我們就替補了那一空缺位置,足以令球員淡忘了打少一人的事實。而當港隊換人時,我們竟是起立向他們致敬,掌聲全場四起,老實說,這刻的場面我未看過,原來一個民族的團結力量是可以很有感染力。
不過一切都只不過是虛無縹緲的支持,還是敵不過實實在在的攻擊。83 分鐘,失守了。那一刻的入球彷彿一盤水直倒在已筋疲力盡的港隊球員身上,連同在場幾千名球迷也遭殃,水看似淋熜了球員的鬥志,但卻沒有淋熄球迷的心。坐前方的一個激進球迷(我已轉到106-108段)突然大叫:「喂,起身呀!你地未輸架!」,然後又有其他聲音響起:「we are Hong Kong! 」,繼而全場也一同叫著:「we are Hong Kong! 」。那刻球場打生打死的球員好像聽到我們的呼叫,站起來,繼續打拚。而我們的打氣聲就更加落力,開始喚著某些人的名字:「郭健邦加油!」等等得。罪講句,買港隊球衣不代表就是真正港隊球迷,只有在最艱難時刻仍然對球隊不離不棄的才是真正球迷。
港隊想追回,但有心無「力」,畢竟打少一個,最終還是多失一球。有不少球迷已選擇離開球場,甚至發悔氣說話,然而這不是大多數,因為大多數的人仍繼續留守球賽,陪伴球員戰至最後一刻。而是簡單一句:「We are Hong Kong」。
最後還是無功而還,輸掉了。的確是有點可惜的,只差那麼數分鐘便可達成目標,但作為球迷並不失望。因為看到一眾球員在失掉兩球後仍然勇於收回失地;看到球員己筋疲力盡仍繼續跑下去;也看到在打少一人情況下仍然頂到最後一啖氣與對方死過,就算那刻傳失波、反擊無效,你也不會鬧得落,只會很想對他們說聲:「辛苦了」。
多久沒見過這麼團結一致的港隊,誰說香港足球是一盤散沙?
球賽雖輸掉,但卻贏盡掌聲。就算掌聲不是從勝利而來,單憑球員的拚勁與盡力,這種超乎想像的鬥志,在球迷心中,香港隊已是勝利了。儘管事後仍見不少「球迷」著手攻擊港隊,但評擊卻無法動搖在支持港隊的球迷的心。即使再多千千萬萬個攻勢,也會守住防線,不被你打破。
我慶幸自己是五千多人之中的份子,也只有入場看,才會有此感受。
香港隊,支持你!
We are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