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渣打馬拉松前後,又見葉伯消息。英雄遲暮,不勝唏噓。謹以去年小文,向馬拉松鬥士致敬。原文配有照片。
馳騁於馬拉松賽道的人瑞跑者——葉伯的形象深殖於香港人心中。高壽92歲的葉伯,現在入住柴灣的樂悠居老人院。
葉伯曾是渣打馬拉松的形象生招牌。他使更多香港人認識馬拉松,對推動長跑運動功不可沒。葉伯參與各項長跑賽事,我們敬佩這位香港最年長跑者的鬥志,傴軁彎腰不懈奔跑的身姿,至今歷歷在目。英國還有一位年紀大拾年的跑者,就是今年來港,以渣馬作告別賽的103歲印裔人瑞。眾人拱拌,白鬚飄然,挺身而跑,令人肅然動容。
2002年12月,赴澳門參加馬拉松,與多名樂華會友擠迫於酒店一室,其中便有葉伯與鐵人黃。葉伯自攜十來枚熟疍,只挑食疍白。餘下蛋黃,其中之兩枚,贈我作美味點心。翌日作賽,澳警鐵騎跟隨,為葉伯護航。他抵達終點時,已稍逾規限的5小時,仍獲頒全馬完成獎。
約兩、三年後的渣馬賽事,甫出西隧口,見葉伯站立,彎腰撫膝,訴說膝痛,大概只好放棄。推測大約04年後,葉伯便逐漸退出全馬賽事。
葉伯腳傷,曾勸他改為游泳。葉伯表示,不能跑全馬可改半馬,若再不能便跑十公里,未曾言休。葉伯何時真正離開跑道?有跑友說08年後,才不見其賽道跑蹤。但可能更遲,跑友仍在柴灣山徑間,得見葉伯不懈跑姿。據悉,葉伯已散失歷年所獲得的奨杯獎牌。身外浮物,未足掛齒,馬拉松鬥士葉倫明的光輝,已刻印在我們心中。
其後,葉伯因老人症,返回上海祖籍,入住老人院,環境的轉變,令健康迅速惡化。
兩年前,看龍應台書介,得悉臺灣09年出版新書——「太平輪一九四九」:紀錄當年戰禍引發的一場東方鐵達尼慘案。此書出版後,陸續尋訪發現仍然在世的數位倖存者。此外,近年還跟進拍攝相關影片及舉辦活動,重新記念60年前被遣忘的這一幕人間悲劇。
急景殘年,戰禍迫近上海。1949年1月27日,2千噸的太平輪作最後一次撤退難民航行。大禍臨頭,一票難求,以黃金換船票,造成過量超載。為避耳目,熄燈急航臺灣。不幸與運煤船迎頭相撞,兩船圴告沉沒,近干難民葬身黑海,僅餘36名獲救。28歲年輕的葉倫明,是其中的倖存者。獲救後他返回上海,30年後才得以移居香港。
兩岸政治分隔,拆散鴛鴦,多年後,發現妻子原來仍在臺灣彼岸。戰火無情,滄海桑田,劫後餘生,刻骨蝕心⋯⋯從此,葉伯將過去深藏,不願重提舊事。漂泊流離,60餘年孑然一身,來港後,決心以刻苦長跑的獨特方式紀念創傷。
2013年3月17日星期日,筆者攜香蕉及蛋糕,與樂華跑友鄭國開探望葉伯。他由上海返回香港,入住柴灣老人院。昔日馳騁沙場,如今已不能自行起立。說話一向帶濃重滬音,現在衣哦作聲,更難辯識,只能略聽幾字,猜測意思來溝通。他一向獨居清貧,老來依靠縱援生活。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牙齒已盡脫,只可進食軟性流質。素喜北方饅頭,尚可進食蛋糕、香蕉等軟性食物。當曰所見,食慾尚佳。
92歲人瑞,生活已不能自理,需要姑娘喂食粥餐。姑娘職責所在,假手於外人,總有不及細心處。一位受人敬仰的馬拉松老鬥士,其不懈奔跑背後,原來有一段深埋心坎不堪回首的歷史故事。英雄遲暮,口雖木枘,思維仍然可算清晰。夕陽晚景餘暉,孤獨寂寞無奈,我輩跑友餘暇探視,可以安慰昔日鬥士,保留一絲生存尊嚴。
難得跑友鄭國開帶同其童真女皃探望葉伯。所見老人院房間尚算潔淨。開哥在假期經常探望,用輪椅推葉伯出外,呼吸新鮮空氣,活動筋骨。歷年活躍好動,現今行動不能自如,困窘於床位或輪椅,實在憂鬱無奈。
葉伯原居柴灣峰華村,曾縫製枕頭被單蚊帳擺買。當日礙於輪椅未能到達,唯有遙望遠方舊居。
文章經編輯刪節及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