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重要的足球之道,叫加路連山道。
我們的足球之火全部在此燃起。
從銅鑼灣走上,見到丹麥餅店,在林蔭下慢慢走到大球場。一條山路,由南華對精工、快譯通對好易通、晨曦對傑志,今日的東方鬥飛馬;我們打氣上山,高歌落山,賽後推撞打架,有暴動有抬起英雄,見盡球壇興衰。
幾年前,和球壇前輩講起香港足球史,其實不止足球,籃球也曾與遠東足球王國一樣,登上亞洲之巔,可是從未受重視,光輝史只靠有心人人去記下,可是足總呢?政府呢?不要說博物館,連小小的網頁也無。曾講過在麥花臣重建後有體育展館,最後安在?
大球場,等如英國的溫布萊、等於西班牙的巴拿比奴、等於德國的安聯球場,不可代替;一條山路,一個球場,記載了香港足球迷的三代情,甚至是第四代,因為正如新一班港足在省港盃大數廣東,香港球迷也有大班年輕支持者,說不定就是在大球場睇港隊贏東亞運金牌,自此愛上一班永不放棄的鬥士吧。
「足球員無關年齡,只講鬥心。」郭嘉諾賽後大讚一班小將鬥志十足,慷贈廣東四蛋,是港足在省港盃歷來最大勝仗,這,又是香港大球場的另一幕光輝歷史。
賽前香港被看低一線,廣東勢估不到會慘吞四蛋,要是支持港足數十年,由茹健德睇到茹子楠,想必感動萬分。香港政府常說重視足運,支持體育,撥款建體育園前,有否想過這塊香港足球聖地,其實值得保留,值得重建,將之改建成一座港人主場,有更完善的設施,有供老球迷緬懷的資料室;減座位,可以,就使用率,兩萬多至三萬個,合理。騰出空間,有符合現代足球需要的種種,球迷自會欣然拍手。
香港各個體育總會,大多尸位素餐,視球隊或球會為禁臠,自己不做好,也阻有心人入手。這個倒行逆施的政府也樂見由建制中人壟斷高位,方便管理。
看昔日籃球聖地九伊今日淪為豪宅和演唱會場館,若大球場加建跑道,座位減至8,000,那大概只餘下一個作用,就是代替灣仔運動場。屆時再拆田徑聖地,昔日三個「體育重鎮」,都可byebye。
香港人已被騙得太多,也被看扁得太多,在我們的足球場——香港大球場,是最能爭口氣的地方,你話贏梗?踢過先知。也許這也是港府最想拆之而後快的原因,場沒了,歌噓不了,凝聚不了,你,你,你和你,還吹得我脹嗎?
題為編輯所擬